安徽省化肥工业是一个极具活力的产业。目前,安徽省化肥工业发展很快,尤其是小氮肥技术进步更快,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很大成就,小氮肥厂由原来的77家,到2011年仅剩下20家。而企业的规模和产量却翻了几番,尿素和高浓度复合肥产量逐年增加。小氮肥企业投资不大,却应用了一大批我国自主研发的新技术、新工艺。同时,小化肥行业由过去的1533个企业,精简到470个。
日前,安徽省化肥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安徽省化肥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夏英彪,针对安徽省“十二五”期间发展规划和部署,畅谈了未来安徽省化肥产业的调整方向。
产业调整是主调
“当前安徽小氮肥企业有1/3企业生存困难,原因在于产品结构、规模、能耗、安全、环保、价格、资金等及国家相关政策的制约。” 夏英彪这样概括了安徽省内小氮肥产业的现状。他认为,当前化肥行业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氮肥、磷肥、复混肥仍面临产能过剩、产业链不平衡的制约,特别是上游是煤炭、硫磺、磷矿等资源性产品,下游面临购买力不足的农民,两者之间存在矛盾。同时,产业自身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投资过热,市场供大于求,产能增幅过快,尿素产能与同期相比增长8.5%之多,市场需求仅以3.14%幅度上升。2011年停产尿素企业仅有3家,新产能却超过淘汰的产能10倍以上。磷复肥供大于求,去年仍新开工项目48个;钾肥紧缺,近60%依靠进口。特别是由于产能过剩导致竞争加剧。为此,“十二五”期间,预计达到尿素退出产能410万吨的目标。
原料采购和生产成本方面,原料质次价高,有时还难买到。同时原料和电力价格上涨,促使成本上升。此外,市场价位波动很大,导致经销商与消费者“买涨不买跌”。特别是农业对化肥施用量增长空间较小,“十一五”期间平均增长率3.14%,其中氮肥平均增加率仅1.09%;加之测土配方施肥不断深化,提高化肥利用率,相应也减少了化肥的施用量。总之,市场需求增长率较低。“十二五”期间,如何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是安徽省化肥工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三个转变是主线
近几年,随着安徽省一批骨干企业技改扩能工作的完成,以及一批煤化工项目建成运营,化肥企业在原料供应、市场格局、营销体制、资本结构和人才管理等方面整合初见端倪。夏英彪认为,随着进行深层次的资源整合、资本运营、兼并重组和科技攻关,有望打造一批新型化工产业集群,即依靠群体力量发展,保持传统产业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夏英彪强调说,必须加快“从发展基础化工、化肥原料向发展高端、新型化工、新型原料产品,从发展初级化工产品向差异化、精细化方向,从粗放型生产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这三个方面的转变。
复混肥发展方向应是缓释肥、控释肥、抗旱肥,实现水肥一体化,有机、无机肥和微量元素相结合等。“加快调整化肥结构,要在复合化、长效化上下功夫,积极发展缓控释肥、控失肥、多肽尿素、增效氮肥等。”他说,控释复合肥是控制化肥养分流失的一种全新概念的肥料,具有高效、低流失、减少污染的显著特性。应在不同作物、不同地域、不同时段加大试验和推广,至少要用5年的时间来进行这项工作。尿素、磷铵作为BB肥的主要原料,应在粒度和重度上进行统一。
另外,他指出,应大力促进区域内传统煤化工产业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发展大型化肥企业集团,实现肥化并举的良性循环发展道路。
配套扶持要跟进
夏英彪特别提到观念转变的重要性。“为了最大化发挥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施肥观念,正确认识化肥行业在国民经济和对农业、对粮食的重要作用。不能形成目前谈肥色变、谈肥就意味着高能耗、不环保、不安全。”他说,为了加快企业的转型和退出,对于符合落后产能退出的企业,建议给予政策补偿。对于转型开发新产品结构的调整、走循环经济发展的企业,建议在税收、金融、土地等政策层面给予支持,以利企业尽快转型。总之,化肥企业要在突破、创新、整合上下真功夫。
为此,他建议国家继续实行用电、用气、用水、化肥运输价格等优惠政策,同时要适当采取限产保价措施,应当适当提高化肥目前制定的中准价。其次,适当降低出口关税,且关税不应分季节,以解决国内产能过剩的问题。同时,提高技改扩能的门槛,加大准入力度,如资金投放、节能减排、安全、环保、清洁生产审核、产品质量标准等。其增长方式应向科技进步型方向转化,即优化原料结构,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努力实现循环经济目标。
同时,政府应统筹进行规划,园区建设绝不是原封不动的搬迁,应当体现“提升、凝聚、衍生、效益”的理念。应建立以骨干化肥企业为中心的县域农化服务中心,实行“测、配、供、施”一条龙服务体系。国家测土配方施肥政策和资金应向生产化肥企业,尤其应向农化服务中心倾斜,真正而直接地使农民受益,提高化肥利用率。
“2012年,安徽省化肥企业将围绕‘凝聚力、创新力、决策力、执行力’的企业文化主题,克服当前化肥行业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夏英彪一言以蔽之,以创新驱动促转型,稳中求进支“三农”。
背景介绍
安徽省是全国重点产粮大省之一,已经连续八年粮食增产。2011年全国粮食产量11424亿斤,安徽省粮食产量627.1亿斤。
近几年,安徽省肥料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小化肥一直占据我国化肥工业的半壁江山。2011年生产合成氨301.4万吨;尿素275.9万吨;碳铵186万吨;磷铵129.5万吨;普钙48.5万吨;复混肥303.5万吨;硫酸139.5万吨;硫磷矿371.4万吨,还有部分硫铵、有机肥、叶面肥等,每年提供1000多万吨化肥(实物),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生产。
作为产粮大省和化肥产量的重要省份,安徽未来化肥行业的改革方向和调整措施,对全国整体肥料行业发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