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热门:春耕 化肥行情 尿素价格
首页 > 化肥市场 > 正文

江西:全面恢复发展绿肥生产调查


农资网 2012年3月21日 10:45 【

  【核心提示】绿肥是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曾对农业生产发展起到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近20年,受化肥工业快速发展与化肥用量不断增长的影响,我省绿肥生产和综合利用迅速滑坡。
  
  近年来,随着现代生态农业的低碳和有机环保概念兴起,特别是我省正全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农田环境和农产品安全问题引起政府高度重视,绿肥作物作为传统的有机肥源,在我省得以全面恢复生产,重返上升通道。
  
  3月上旬,正值红花草临近春耕沤肥时节,记者走访了农业部门管理者、农业专家和农民,了解我省绿肥生产恢复情况。
  
  回归:绿肥生产止跌复苏
  
  绿肥曾经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肥料。我省绿肥种植历史悠久,目前主要绿肥品种是俗称红花草的紫云英,约占我省绿肥种植面积的90%以上。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年种植面积曾经高达2300万亩,达到总耕地面积的64%。但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由于化肥的大量使用,我省的绿肥生产出现了大的滑坡,到2007年快速下滑至460万亩。
  
  “大量施用化肥,虽然可促进粮食增产,但过量、不均衡施肥不仅降低农产品品质,还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3月5日,江西省农业厅土壤肥料技术推广站副站长邵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我省农村普遍存在盲目施肥现象,农民多掏腰包不说,过剩的肥料还容易造成耕地酸化、板结,地力衰退。如何既少用化肥,又保持农田肥力?种植绿肥无疑是最好的有效途径。
  
  鉴于绿肥作物在“低碳农业”中日益重要的地位,针对我国绿肥作物种植面积持续萎缩的局面,农业部等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启动“土壤有机质提升绿肥项目”、“绿肥示范与推广项目”、“绿肥作物生产与利用技术集成研究及示范项目”,大力推广绿肥生产。
  
  在国家项目的支持下,我省选取余江、万年、武宁等19个县区设立示范基地,每年投入800万元,推广红花草冬闲田种植。省农业科学院的相关科研也紧锣密鼓地进行。
  
  起初的推广难度相当大,农民看不见效益不愿种植,宁愿将冬田抛荒。针对此现象,农业部门在示范区实行统一购种,免费发放,并花钱组织专人统一播种和田间管理等,农民只管收获。
  
  2008年,我省绿肥生产止跌复苏,全省绿肥种植面积恢复到800万亩。
  
  “许多示范田由第一年红花草鲜草几近绝收,恢复到现在的亩产1500公斤以上,说明土壤有机质已得到显著提升。”邵华欣慰地告诉记者。
  
  绿肥示范种植最实惠的效果是粮食增产。“种了红花草后,我家的12亩多稻田,产量由过去亩产300公斤,增加到500公斤;化肥比过去用得少,省了钱,稻米也更好吃了!”3月6日,记者在万年县大源镇鲇山坂村洪家山小组走访,老农王观泽高兴地说。
  
  王观泽说的情况,与专家的研究结论基本吻合。红花草固氮、吸碳、节能减耗作用显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所徐昌旭主任介绍,红花草能提供大量尿素、钙镁磷肥、氯化钾和有机质,使农作物生产减少30%左右化肥用量;还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减少病虫害,保粮食高产稳产。同时,绿肥是最清洁安全的有机肥,有利于生产无公害农产品。
  
  困难:良种短缺影响推广
  
  绿肥示范种植的成功,带动农民纷纷跟进种植。今年,我省绿肥种植面积恢复到980万亩,比2007年最低谷时,种植面积增加了一倍多。
  
  然而,在专家看来,这些面积还远远不够。我省绿肥生产恢复进展不够快,原因在于各地普遍遭遇到优质绿肥品种资源短缺,绿肥综合利用技术跟不上等难题,加之绿肥整体比较效益低,对农民吸引力不强。
  
  缺乏长期稳定的生产用种,是困扰绿肥推广种植的一个大问题。过去我省绿肥作物种质资源丰富,地方红花草品种全国最多,现在多数绿肥品种已严重退化或消失。同时,种子储备不足,导致绿肥种子价格高、采购难,既影响了项目的实施,也影响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当前我省推广种植的红花草主要是产自余江的著名优良品种“余江大叶籽”,但因该种子一直供不应求,许多示范区不得不采购河南种、安徽种补充。这些外省品种因不适宜我省气候,开花早、产量低。
  
  绿肥生产及综合利用技术模式缺乏,也严重限制了绿肥对于现代农业应有的贡献。
  
  徐昌旭告诉记者,绿肥大多种植利用技术及经验形成于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和当时比较,当前的作物品种、耕种方式、施肥水平及施肥方式等已经发生了巨大变革,需要对绿肥种植利用中的关键技术进行进一步研究和集成优化。然而,20世纪90年代后,我省绿肥专业研究中断近15年,原来省农业科学院、江西农业大学、省红壤研究所和地市农科所均有专门从事绿肥作物研究的队伍,现在仅有省农业科学院恢复了专门的绿肥研究室。
  
  “这导致绿肥种质创新停滞,绿肥种类少、品种单一、产量普遍不如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与现代种植制度相匹配的绿肥作物种类和品种难有选择;绿肥生产利用技术有的已难以适应现代种植制度需要。”徐昌旭对我省绿肥生产现状不无担忧。
  
  对策:科研政策双管齐下
  
  针对绿肥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各地陆续探索出一些好的办法。其中,具有冬种绿肥传统的余江县最为成功。因为是著名的“余江大叶籽”产地,余江的绿肥生产从未间断。
  
  余江县农业局副局长方登告诉记者,由于基础好,余江推广绿肥生产没有难度。今年全县种植红花草面积20万亩,达到全县总耕地面积的65%;留种面积在2.5万亩以上,农民家家户户都有自留种传统,种子充足有余;同时,还建有2000亩良种繁育基地,对“余江大叶籽”进行提纯复壮,更新优化种性。
  
  3月9日,记者来到余江县平定乡沙溪村红花草留种示范基地,红花草在春雨中显得格外葱郁。村支书张文龙告诉记者,村民们从未间断过种植红花草和留种。为解决留种与早稻接茬的冲突,他们选择种植早熟稻,有效地保障了双季稻不误农时、不减产。
  
  在万年,记者了解到,当地许多农民采取红花草、油菜与肥田萝卜三花混播方式,破解红花草种子短缺难题。
  
  我省农业专家经过几年研究,对解决当前绿肥生产中存在的难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和办法。徐昌旭认为,绿肥作物种类应根据不同的农业生态区,多样化合理布局,如在城郊种植豌豆等经济绿肥,粮食主产区重点发展稻田红花草。
  
  针对当前红花草种子供应紧张,他建议采用两个科属及以上的绿肥作物混播种植。而在水稻收割时留高茬等措施,则可有效解决机械收割损伤红花草幼苗问题。
  
  
  在绿肥作物综合利用上,徐昌旭主张,重点是就地翻压作绿肥,同时兼顾蔬菜和饲草等多元化利用,如红花草用作时令蔬菜、制作花茶等,提高其经济效益,吸引农民自觉种植。
  
  现代农业不仅呼唤传统农业精华回归,更需要其持续稳步发展。到“十二五”中期,我省将把绿肥生产面积恢复到1200万亩至1500万亩。要实现这个目标,除了加强基层宣传和技术推广,还需重视和加强科研队伍建设,使绿肥种质创新、以及新种植技术体系的建立驶入“快车道”。同时,政府部门还需加大资金补贴力度和覆盖面,并可将绿肥纳入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和论证的考核指标等,激发广大更多农民种植绿肥的积极性。如此,我省绿肥生产有望再现辉煌。
  
  

(作者:赵 巧 朱晓羚     责任编辑:YanBO)
相关资讯
行情按地区分类
推荐信息
专题信息
热点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2004-2009©版权所有: 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欢迎您E-mail至:ampcn#126.com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