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需求、技术进步支撑全球农药市场持续发展。由于人口剧增、耕地有限加上极端气候,过去15 年全球粮食供给有一半时间低于需求,库存消费比从26%下降至21%,期间一度低于17%警戒线。今年粮食最大出口国美国干旱再度导致3000万吨供给缺口,玉米大豆价格6 月以来已涨30%-50%。若按人均粮食消费400kg/年、世界人口从70 亿增至2050 年92亿、粮食收获面积保持6.88 亿公顷不变,则粮食亩产要增加50%才能满足需求,必须依靠农药这种最有效经济的方法实现增产;同时,转基因作物面积以每年9%速度推广也增加了对草甘膦等农药的需求。
据此可预计未来全球农药需求有望延续每年4%-5%的增长。另外,环保压力和害物抗性促进农药的更新换代,新机理和绿色环保产品如磺酰脲类除草剂、生物源杀虫剂、酰胺类杀菌剂年均销售增速超过10%,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发展中国家农药需求增长最快,正受益于专利到期带来的产能转移。亚洲和拉美农药行业过去7年年均增长至少在10%以上,目前已超过欧洲和北美,占全球503 亿美元销售额的25%、24%。除了人口膨胀、经济发展因素,本世纪以来大量专利农药陆续到期,促使跨国农化巨头为了降低成本将原药和中间体生产转移至发展中国家。
2001-2010 年中国和印度农药出口额累计增长2.2、3.5 倍、超过同期全球农药贸易总额1.2 倍增幅,其中中国农药出口已占全球销售额的11%,近几年国内制剂出口也开始发展、2011 年出口量首次超过原药。由于2011-2015 年全球有46 种专利农药到期,市场规模约40 亿美元,到2023 年将有166 个到期、预计新增价值110 亿美元,将继续为发展中国家带来农药产能转移的机遇。
中国农药行业经历飞速发展,而今面临转型。过去十年国内农药市场表现总体优于全球水平,即使在气候恶劣的06 年和金融危机的08-09 年产量依然保持10%以上增速。
然而全行业仍存在集中度低、产品低端的问题:目前国内前100 强企业销售额仅占全国的31.8%,而国外五大农化巨头占全球比重高达67%;多数企业研发费用占收入比重不到1%,远低于国外龙头8%以上水平;为跨国公司代工的产品多数附加值较低,高端产品仍需进口,且进口价比出口至少高4000 美元/吨;终端制剂连续化生产水平低、销售费用高,且40%为不环保的乳油剂型,水性制剂拓展力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