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生斗指出,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人增地减不可逆转的形势下,要保证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必须依靠现代农业技术,既提高单产,又不增加过多投入,同时,还要环境友好。
他说,缓释肥料正是符合了这一要求。作为一种高新技术产品,缓释肥料能缓慢而持久地释放出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具有配方合理、长效等特点,在增产、稳产的同时,减少劳动投入,减少养分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从而达到高产、高效、优质、环保的目的。
据了解,2008年以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已在全国24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粮食、油料、糖料、棉花、果树、蔬菜等作物上开展了大量缓释肥试验、示范、推广工作。5年来共布置试验、示范点266个。
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缓释肥料的增产、增收、节本效果突出。同时,根据湖南、安徽两省在水稻上的试验数据表示,以测土施肥配方生产的金正大缓释肥料的氮肥利用率可达到36%—40.1%,比用普通肥料生产的配方肥提高3.0—5.3个百分点,比农民习惯施肥提高11.6—12.5个百分点。
陈生斗提出三大措施,保障今年缓控释肥试验示范推广工作顺利进行。
一是抓推广模式。以大田作物的推广应用为主要方向,结合高附加值作物,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缓释肥料发展之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缓释肥产业起步不算早,但已初步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在这个基础上,要进一步坚持以大田作物为主要应用方向,结合高附加值作物的应用,研究农民个性化施肥需要,认真开拓市场,提高规模效益,树立质量意识,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降低生产成本,让更多的农民买的起、用的起缓释肥料。
二是抓示范培训。以试验示范为主要手段,加强缓释肥料、新型肥料的推广和应用。在全国范围内做好缓释肥料、新型肥料的试验示范,通过试验示范以点带面,让农民实实在在感受到缓释肥的使用效果,提高农民对缓释肥的正确认知和对科学施肥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扩大推广应用区域。加强对各级技术人员、农民的培训,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同时,充分发挥经销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的作用,建立化肥消费的知识体系,可与有关部门联合采取举办培训班、播放科教片等方式,帮助农民提高科学施肥水平,改变不合理的用肥习惯。
三是抓宣传报导。各地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和声像技术载体,加大对缓释肥料宣传,让农民了解缓释肥料在增加产量、降低成本、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效果,掌握缓释肥料的鉴别方法和施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