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在调查发现,生物有机肥能在多种作物上带给人们惊喜,业内人士普遍看好其前景。不过,因不同产品中所用原材料、菌种、生物酶及工艺不同,各类生物有机肥品质参差不齐,市场混乱,价格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甚至更高。
价格悬殊原材料有很多
资料显示,我国有机类肥料年产量已超过2000万吨。但随着产业的日益壮大,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产品质量难以控制、企业间原材料差别大、技术水平相去甚远等问题,致使有机肥料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产品价格有的低至300-400元/吨,有的则达到几千元/吨。
据调查,生物有机肥价格相差很大,主要是原材料、菌种、酶及生产工艺上的差别。目前生产生物有机肥的原材料有很多,鸡粪、秸秆、鱼粉等,原料影响了产品价格。此外,国产菌种及生物酶价格往往低于进口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价格。而且生产工艺流程越长,成本越高。
效果好不好看菌种存活数
目前,市场上生物有机肥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很多厂家本身并没有生物菌种生产技术,只是从有生产能力的厂家购买然后添加,而且大多是单一或几种菌种,在菌含量标注上甚至包含了无效菌种含量。
“无效菌含量当然并不是越多越好,多了甚至可能还会有害,只有有益活菌数含量才是越高越好。”山西昌鑫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雒伟说。
笔者从市场上了解到,很多生物有机肥厂家动辄宣传有益活菌数达到2亿万个/克甚至更高,很多经销商、零售商也把有益活菌数看成是生物有机肥好坏的标准。对此,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张俊伶表示,区别生物有机肥质量好坏的关键在于产品中添加的菌种。“一种生物有机肥,不能单单看它的有效活菌数,更要看菌种的存活数。很多生物有机肥有效活菌数含量很高,但是存活率很低,这样效果往往不大。”
张俊伶的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其他权威专家的认同。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中国有机(类)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沈其荣认为,生物有机肥中添加了外源功能性菌种,这些外源菌种在发酵过程会有部分因为温度、水分及其他微生物拮抗作用而死亡,同时施用在土壤里中也会因为环境而影响自身的存活,只有存活下来不断繁殖的才是有作用的。
据张俊玲介绍,一种生物有机肥并非施用在任何地方都能发挥效果,这是因为菌种受当地环境影响很大,可能会与土壤中的微生物产生协同作用,也可能产生拮抗作用,还会受土壤性质的影响,因此必须针对土壤条件添加合适的菌种。“一款好的生物有机肥,应经过长时间的定位试验。”
市场前景大 行业待规范
自上世纪70年代起,西方国家便开始利用生物技术走现代科学农业之路:通过大量施用有机肥、增施生物菌肥、合理施用化肥来改良土壤,提高作物产量,并减少病虫害。
随着我国化肥施用过量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有机肥越来越受青睐。
目前,发达国家有机肥料使用率已达45%-60%,我国的使用率约2%,若使用率达10%,市场将有1400亿元的规模。有研究显示,我国2011年有机肥料市场规模已达到1020亿元,预计201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500亿元。而在农业部登记的生产生物有机肥的企业共442家,产品459种。
有机肥产业在不断壮大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虽然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生物肥料的宣传,但力度有限。目前,生物有机肥的宣传和销售基本以企业为主,导致农民对生物有机肥认知度太低,推广起来很困难。
在第15届全国肥料双交会主题报告会上,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徐阳春曾建议政府应增加对有机肥生产企业的补贴,包括从电价、交通运输到信贷和税收等方面,通过降低价格,吸引更多的农民自觉使用有机肥。
此外,现在的生物有机肥产业市场混乱,也亟待规范。2012年农业部对生物有机肥标准进行了修订,执行了现有的新标准NY884-2012。新标准中对有效活菌数、有机质、水分、粪大肠菌数等技术指标提出了明确要求:有效活菌数大于等于0.2亿个/克,有机质含量大于等于40%,粪大肠菌数小于等于100个/克等。而且,生物肥料必须由农业部统一发证。
然而,目前有很多有机肥产品在省里获得了登记,在市场上就冒充生物有机肥销售,在产品宣传上夸大强调其中的所谓“功能菌”的作用,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生物有机肥产品的市场销售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