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钾盐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制定了钾肥行业发展“三个三分之一”的战略,即依托国内生产三分之一,国外进口三分之一,建立海外基地生产三分之一,以满足我国粮食生产对钾肥的需求。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国内钾肥产量已达国内需求的50%,但海外基地建设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却道路坎坷。海外找钾何时也能够形成“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为此记者采访了多位业界专家。
依存度下降—— 有资源才有话语权
“国际钾肥市场2012年卖给中国钾肥的价格为400美元/吨左右,但卖给印度的价格却在500美元/吨上下,主要原因是印度没有任何可采的钾盐资源,完全受制于人。”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外聘研究员宣之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我国也是一个缺少钾的国家,但因为我国具有一定的资源型钾肥自给能力,从而才不至于像印度一样任人宰割。由此说明,拥有资源是拥有话语权的重要因素。
据世界矿产资源年评(2011~2012)披露,目前,世界已探明的钾盐储量约151亿吨(以氯化钾计算),已形成钾盐产能的国家共13个,年产量达4300多万吨;其中83%产量在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德国;其钾盐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三分之二以上。据2011年国土资源部储量司发布的数据,我国钾盐探明储量约为10.7亿吨,约占世界总储量的7%。由于钾盐使用国多,生产国少,钾肥主要垄断在少数几个国家手里,在国际上形成了价格垄断。
虽然中国缺钾,但却是世界四大钾肥消费国之一,每年钾肥需求量约超过1000万吨,占世界消费量的20%。
据记者了解,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快,对钾肥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对外依存度过高,造成了钾肥价格居高不下。2003年以来,我国进口钾肥价格由100美元/吨左右,一路上涨到现在的400美元/吨左右。2008年我国钾肥市场年需求量为1100万吨,而国内年产钾肥产量不足330万吨,进口约770万吨,对外依存度高达70%。近五年来,随着我国钾肥产量的提高,钾肥对外依存度已从原来的70%下降到50%左右。
国际钾盐、钾肥贸易价格受到国际能源危机、粮食欠收和人口增长过快等因素影响很大,在国际几大钾盐、钾肥公司及垄断集团操控下,2008年钾肥价格从每吨200美元飙升到每吨1000美元。后来由于包括中国在内的消费大国抵制,钾肥价格到2012年回落不少,但仍然徘徊在每吨400~500美元。
为了改变中国缺钾盐矿和钾肥产量不足的现状,我国政府和企业界一直致力于国内钾盐矿的勘探和研究,以及钾盐的开发生产。为了争取到国际钾肥进口价格谈判的话语权,国内企业用了很短的时间,使钾肥产量不足需求的20%下子提升到55%左右。但在宣之强看来,这是一个喜忧参半的成绩,其中存在的问题值得探讨。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98%钾盐矿属于第四纪盐湖类型,其特点一是开采投入成本低、技术上易开采;二是盐湖属地质地理生态系统中脆弱易变化和自然条件极差地区;三是多数大型钾盐(肥)矿山远离中国农业缺钾地区,受到长途运输条件制约。我国目前钾盐资源的开发,已偏离可持续发展模式。主要表现是,使卤水钾盐矿资源品位极速下降;开采深度不断加深、使卤水资源自然修复短期内不可能实现等。
目前,国内钾盐可采资源保持在10亿吨储量水平。而半个多世纪的地质综合研究表明,我国钾盐矿储量短期内不可能有重大突破。
多数国内钾盐专家认为,找到大型固体钾盐矿等资源不容易,中国找钾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投资非常大。古代海相成因大型钾盐矿受制于地壳、断层活动等影响,有的需投入3000米左右的勘探深度。况且地下深部卤水钾资源矿勘查和开采相关技术并不成熟,没有可靠经验借鉴。
因此,适度和可持续开发国内钾盐资源,决非小事,要抑制目前钾盐产能过热势头,使中国钾盐肥产量控制在消费量的三分之一较为合适。国内专家认为,为了打破国际钾盐垄断企业集团价格控制话语权,我们不应该只重视钾盐产量,更应该顾及资源特征和资源储量,国家钾盐矿资源储量就是话语权的底气。
作为我国最主要的钾肥生产基地,青海盐湖钾肥自给率已达到50%左右,这对于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促进青海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图为青海盐湖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挖盐船正在现场作业。
投资建厂—— 海外找钾方兴未艾
“解决我国缺钾状况,利用海外资源,在国外建厂也是一条路子。”我国应用“高山深盆迁移”和“两段式成钾”钾盐成矿理论的罗布泊成功找钾人王弭力教授曾接受采访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宣之强指出,目前,国际钾盐生产和贸易受到“两大板块”势力的影响和左右。一块是欧洲的白俄罗斯、俄罗斯、德国已有的丰富钾资源和钾肥垄断企业的巨大产能;第二块是北美的加拿大占全球二分之一储量和巨大的企业潜力,上述两大板块合计产能已占全球的83%左右。
事实上,最近年来,我国已有不少企业纷纷前往这些地区找矿拿矿,不少企业已经获得了一部分钾盐资源。
王弭力曾说,除上述“两大块板”以外,从老挝、泰国,到中国滇西、羌塘地区,直到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中东地区,被地质学家们称为特提斯成矿域。这是在地球陆地板块迁移中由海洋变成陆地的地带,也是钾和油气资源的聚集区。为了打破欧美两大板块一统天下的局面,我国应重视东南亚泰国、老挝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里将是全球第三大板块钾盐生产基地。
有专家认为,我国要创新钾盐企业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可以尝试参股、控股国外重要钾肥生产企业,如参股俄罗斯、加拿大甚至以色列、约旦等国的钾肥企业,以其股东的身份通过资本进行合作,这样国内企业在市场上就有了一定的主动权。据了解,我国多家企业在老挝钾盐矿已有近10年的开发历史,在泰国也有几十年的力量积蓄,其钾盐矿正进入待开发阶段。
宣之强建议,我国应在泰国打开开发钾盐资源的突破口。泰国呵叻盆地钾盐矿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稳定的社会环境,如果适度、有序开展,将会打破现有钾盐的生产格局,在老挝、泰国形成钾盐开发的“第三板块”,并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带来不小的机会。
据记者了解,经过与泰国政府多年的交流沟通,我国民营企业在泰国注册的泰汉泰公司已经拿到了部分采矿权,公司已经与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讨论了共同开发泰国钾矿资源的合作意向。但鉴于泰国对环保等问题比较严苛,目前公司尚未正式开采。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企业已经通过海外收购、开采等多种方式尝试“走出去”探钾、开钾。比如,中农矿产资源勘探有限公公司、云南中竂矿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四川开元公司、中国水电矿业老挝钾盐有限公司、青海中航资源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在老挝正形成近百万吨级钾盐的开采项目;中川国际矿业、中资太极、兖州煤业和春和集团等公司在加拿大有不少探钾开钾项目;山东地矿、中航、威海国际、春和集团在刚果(布)也开始探钾开采等。
目前,我国在境外建立开发钾盐基地的设想虽然未见大成效,但业界专家预测,10年内钾盐产能有望突破千万吨大关。如果国外钾盐生产基地突破三分之一,有关部门应加以引导,避免国内企业出现恶性竞争的局面。
防控风险—— 前车之覆引以为鉴
在获得高额回报的同时,任何一项投资势必伴随着不小的风险。何况是走出国门的探钾道路呢?前不久在北京召开的国际矿业大会发布的一条信息引人注目:在我国海外找矿开矿企业中,有近八成投资失败。这八成海外找矿投资失败主要指金、铜、铁等矿种,虽然不包括钾矿,但值得钾盐企业引以为鉴。
据记者了解,到目前为止,我国在泰国、老挝钾盐矿已有10多年投入,但还没有产出1吨钾肥商品,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选矿中尾矿处理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这些问题仍在解决之中;二是经济效益和技术问题;三是在当地办企业的外部社区合作问题等。所以在国外办厂困难重重,需要引起海外投资钾矿企业的高度重视。
目前我国涉足海外找钾的企业中,有4家企业进入老挝,11家企业进入加拿大。此外,进入俄罗斯、泰国、乌斯别克斯坦、刚果(布)等国家的企业也有不少。
据悉,泰汉泰集团在泰国虽然拿到5亿吨的采矿权,前期投入也不少,而且泰国对环保的要求非常严格,企业何时能够达到开采的条件,还需要科学家、企业家及中、泰政府的支持与合作。宣之强曾前往泰国做过实地考察,认为在泰国开采钾盐前景虽好,但面临的困难也有待解决,比如,光卤石钾矿物中含有氯化镁的处理问题在老挝有了成功经验,但如何应用到泰国,要走的路还很长。
另外,加拿大钾矿虽占世界资源量的半壁江山,但其资源已被蜂拥而至的各国企业瓜分一空,专家建议国内企业需慎重投资。刚果(布)离国内路途遥远,面临的投资风险相对较大。俄罗斯西北利亚地区为冻土地带,资源量虽然很大,但面临气候冷、环境差,投入大,勘探程度低,储量待查等不确定因素,建议国内企业谨慎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