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是秋冬交替的时节,也是复合肥产销的传统淡季。与往年不同的是,这段淡季异常清冷,看不到经销商收获后的喜悦,也看不到生产厂家冬储前的振奋,更看不到整个市场蓄势待发的雄心。谁加重了淡季阴霾?中国农资导报网推出的《复合肥市场月度报告(10月)》(以下简称为《报告》)分析认为,行情连续下滑致使整个市场信心缺失,再次放大产能过剩、同质化严重等因素的不利影响。而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报告》指出,厂商应理性思考,审慎操作,才能破解困局。
厂商僵持观望
用一个词形容10月份的复合肥市场就是“观望”,这个月无论生产厂家和经销商都没有太多动作。
《报告》显示,9月中旬,不少订单完成的厂家就进入了检修期,整体开工率大幅下滑。10月初,短暂的销售期过后,秋季用肥全面结束。不少厂家将目光迅速转向华南和东北冬储市场,但都没拿出有吸引力的收储政策。报告显示,主流出厂价格基本与9月持平:山东45%硫基复合肥2300~2450元(吨价,下同),45%氯基复合肥2050~2150元;湖北45%硫基复合肥2200~2300元,45%氯基复合肥2000~2100元;江苏45%硫基复合肥2000~2050元,45%氯基复合肥1800~1850元。而常规的打款、计息、保底政策,并不被市场看好。
相对于厂家冬储政策的“迟钝”,经销商表现得更“冷漠”。《报告》指出,近几年,复合肥淡旺季的价格规律已被打破,且10月份市场行情还不明朗,经销商看不到冬储的意义,大多持币观望。同时,《报告》给出的一系列产销、进口数据也表明,国内供应能力足以满足市场需求。
利空因素叠加
僵持的焦点多在价格。《报告》显示,多重因素致使10月份复合肥价格不可能明朗。
首先,原料价格还未筑底。其中,尿素价格经历几轮波动,始终未能重返1600元。磷酸一铵限产保价的策略虽然奏效,但持续低迷的价格不足以成为复合肥价格的支撑。钾肥受国内需求低迷和国际价格下跌的影响一路下行,在10月上旬创下新低,下旬虽然货紧价扬,但成交稀少也未能扭转颓势。
其次,10月份二铵、二元肥和尿素淡季出口窗口期面临结束,国内产能集中集港,此时市场对出口窗口期结束后的市场格局也存在不同预期。这也是市场观望的重要原因。
再次,今年氮磷二元肥淡季出口窗口期延长15天至10月15日,但国际需求减弱大势已定。《报告》显示,6~9月氮磷二元肥出口量每月同比降幅基本维持在10%~20%。
最后,东北今年极端气候影响经销商收款,加大冬储难度。《报告》指出,上半年东北因雪灾推迟春播,后期降温致使部分农作物减产。而10月东北三江流域内涝依然严重。
理性重树信心
“每年冬储都不易,今年更难。”这是今年冬储市场上最常听到的声音。如何破解困局?一味赌行情、等行情跟不上市场节奏,《报告》认为,面对冬储,厂商应理性思考,重树信心,审慎操作。
《报告》指出,市场利好年内可期。一是,原料价格低位为时已久,氮、磷、钾各肥种价格底线已形成共识,企稳时机临近;二是,市场格局整体稳定,东北和南方市场冬储刚性需求长期存在,冬储启动将支撑市场升温;三是,行业转型升级趋于自觉,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差异化产品需求旺盛。
冬季价格下调已成定局,但价格战不是市场主流。对于冬储操作,《报告》建议,生产厂家应着眼长远,树立合作共赢理念,保障装置运转,提高产品品质,做好营销创新;而经销商要依据市场需求,合理选择产品,在规避风险的同时也要确保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