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热门:春耕 化肥行情 尿素价格
首页 > 化肥市场 > 正文

水溶肥时代,“蛋糕”怎么做怎么分


农资网 2014年3月27日 10:32 来源:农民日报

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发展,水溶肥迎来了“井喷”的机遇。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5月,登记企业数就由2012 年的800家一跃达到了2195家,登记产品4667个,比2012年增加了三成。中国氮肥协会刚刚成立了水溶肥专业委员会似乎也验证了这一点。

    顶层设计下的大蛋糕

    近年来国家有关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以及相关政策的连续出台,无疑是促进水溶肥做快做大的首要因素。《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工业清洁生产推行“十二五”规划》、新修订的《化肥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一)(复肥产品部分)》等若干新政的正式施行,为新型肥料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人多,地少,水缺”是我国农业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同时“缺水”比“缺地”的情况更为严峻。如何找到一条在现实基础上具有可操作性和较高性价比的道路,既要解决增产增收,又要达到保护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成为顶层设计的关键问题。传统的化肥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农业施用肥料的要求,水溶肥成为保证基本农业及现代高效农业持续、高效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此背景下,水肥一体化技术成为一项主推技术。2012年初农业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田节水工作的意见》,2013年3月出台《水肥一体化技术指导意见》。按统计数据测算,当前有条件推广的面积约4亿亩。仅就经济作物而言,目前我国化肥总用量中,经济作物用量已近50%,其中蔬菜和果树占总化肥总用量的30%,占钾肥总用量的44%,而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都将逐步采用微灌和水肥一体化技术,这意味着现在用肥总量的近一半都将通过微灌系统施用。因此,我国新型肥料市场发展前景无限广阔。

    “2012年中国肥料总销售额约8500亿元,新型肥料所占比重仅为7%。预计5-10年内新型肥料在肥料市场所占比重升至15%是完全可能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清指出,到2015年新型肥料销售额有望超过900亿元,2020年则可能超过1400亿元,年均增幅10%左右。

    如果说水溶肥是肥料发展的一个必然,那么政策导向无疑是肥料企业转型升级最强大的助推剂了。肥料厂商自然会并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这个蛋糕太大了!

    蛋糕成型还需“深加工”
    面对蓬勃发展的水溶肥行业,除水溶肥料产品目前还没有进入铁路运输优惠目录单、水溶肥料企业尚不享受政府补贴等这些政策滞后外,作为产业支撑的行业标准和技术研发所暴露的问题正日益显露。

    问题一:标准缺失待完善
    目前我国只发布了4个专门针对水溶肥产品的标准,从现有大量元素水溶肥标准来看,并没有设定控制水不溶物的细度数据,在实际生产中,导致很多标称合格的产品不能应用于滴灌设备进行施肥。2013年6月1日,由企业和国家化工中心共同起草的《水溶肥化工行业标准》正式实施,也主要是规范企业生产。在标准的细化程度上也同样存在滞后现象,如1999年山东省就批准了第一个甲壳素肥料登记证,今年甲壳素有机水溶肥料登记证全国约有30个,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检测标准。一个没有统一办法检测的产品,无法形成真正行业标准,只能靠各个企业凭自己的要求把控。
    相比较而言,国外目前与水溶肥有关的现行有效标准则大约有30个,构成了一个规范行业发展的完整标准体系,在细化发展方向上也更加科学化、实用化,如相对于目前液体复合肥的发展趋势是清液型、低含量,出现了只含一种大量元素的液体肥料产品,可以直接施用,更利于配方施肥。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大批不具备相应科研和技术能力的中小企业蜂拥而至,有的企业只是向同行学习了一些概念或者包装设计,甚至是已经被淘汰的技术,就大力宣扬是新型肥料,一些经销商以新概念、新名词来吸引农民,大开空头支票,借此迷惑用户。有的用技术服务填补产品在肥料效力上的不足,而不是加快技术开发和工艺升级。目前水溶肥在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结块、结晶、分层、粘度高、胀气、包装材料腐蚀等都需要在科研和材料选择上投入较高成本,这是小企业无力也无心投入的。产品技术含量低、配方单一、功能性物质应用混乱现象普遍,严重影响了水溶肥信誉,而高品级工业级原料生产的水溶肥价格居高不下,加之一味追求高含量,产品过度包装又增加了成本,动辄是普通复合肥的2-10倍,也只能大多在经济作物上使用,距离基础农业能够充分享受水溶肥带来的极大促进作用还有相当距离。
    矛盾的是运输问题又成了大企业的成本难题。国外经验证明,用于土壤施肥的大宗液体肥料需要专门的储存和运输设备,而大规模、长距离的运输费用极其高昂,不利于液体肥料的广泛应用,这就要求液体肥料工厂的发展必须是小规模、密集型,单个工厂的经济覆盖半径以150~300公里为宜。据了解,目前我国新型肥料企业已有2000多家,占全国肥料生产企业总数的25%,其中仍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如何破解鱼与熊掌的难题仍需探索。

    问题二:行业隔阂待协调
    我国化肥企业大多从属于化工行业,主要依赖资源投入、产能扩张带动发展,农化服务意识薄弱,发展严重滞后,往往作为营销手段而存在;与灌溉施肥相配套的灌溉设施生产企业又与肥料企业不通往来,加之现有农田水利设施功能不完善,导致水肥无法真正结合。长期致力于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节水处处长高祥照对此深有体会:一些地方只注重灌溉施肥设备配备,忽略了灌溉施肥制度优化和水溶肥料应用;行业标准不协调,做设备的不懂肥料,做肥料的不懂设备,各自都按自己的行业标准生产,放在一起不能用,如灌溉企业在设计过滤系统时,只考虑了水质条件,而没有考虑到所用的肥料对过滤器的要求;技术与产品不配套,施肥设备不适用,不好用,效率低,最后用户干脆弃而不用。中国农业大学曹一平教授提供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在吉林省梨树县,当地农民对新型肥料的接受率为33%;在河北省曲周县,当地农民关于新型肥料认知比率有听说过或见过但没有用的为38%,没有听说过或见过的为43%,用过的为11%,不相信的为7%。

    蛋糕怎么做:农化服务是出路
    中国植物营养肥料学会新型肥料专业委员会主任赵秉强认为,水溶肥作为新型化肥在我国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它已经不再是一种产品的简单使用,而是开始改变中国农业的生产模式,这一观点已成为业界共识。破解发展瓶颈在于相关行业经营者一方面要转变经营理念,通过培育消费者来培育市场,一方面要积极打破行业界限,以服务“三农”为核心,解决好在现有生产条件下让农民愿意用、用得起、用得好的问题。华南农业大学作物营养与施肥研究室主任张承林率领的科研团队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针对农户的“加肥站”液体肥料销售模式,在推广中取得的成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加肥站”根据当地土壤和作物营养规律,只提供三个配方肥,解决了用户购买时的“选择难”问题;其次,“加肥站”直接供应成品肥料,通过配套专用设备施用,解决了肥料质量问题;第三,产品市场价格统一,避免了恶性竞争;第四,产品直接到门店,消除了以前层层代理加价的弊端;第四,包装可反复使用,特别是用户可以自备各种容器到加肥站购肥,仅企业减少一个仓储环节,每吨液体肥就可节省费用800-3000元,还减少了大量包装材料,有利于生态环保,同时解决了液体肥料胀气、吸气问题。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陈生斗强调:“新型肥料企业要关注技术的集成、关注农业机械化与新型肥料的结合、关注新型肥料的推广与服务的方式、更要关注新型农民的培育。”这就要求现代农资必须以服务“三农”为根本立足点,产品发展趋势必然是全水溶、配方灵活、养分针对性强、与灌溉设施配套一体化、简便易用。
    由此看来,尽管水溶肥市场令人激动,相关生产企业如果不是站在农业生产的角度审视自身,不是以服务农民来定位,农民不买账,蛋糕也自然难以做大。

(作者:杨志民      责任编辑:YanBO)
相关资讯
行情按地区分类
推荐信息
专题信息
热点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2004-2009©版权所有: 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欢迎您E-mail至:ampcn#126.com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