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化肥
编者按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迎来供给侧改革的时代浪潮。2015年11月,国家提出供给侧改革,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作为农业的基础,我国化肥产业也正在面临产能过剩、转型升级等复杂考验,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化肥行业如何经历“去产能”的大考,实现产业突围与发展,这正在成为化肥行业的第一命题。
为此,本报特别推出“聚焦供给侧改革·化肥产业‘去产能’之路系列报道”,希望能为化肥产业的科学发展、理性发展提供借鉴。
氮肥:行业“火车头”将开往何处?
在化肥产业,氮肥作为基础肥料,当之无愧成为农业发展的基石。近年来,国产氮肥在总量增长、结构调整、技术进步、节能减排等方面都全面开花,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氮肥生产国和消费国。但与此同时,长期粗放经营的发展模式,也给行业发展带来了诸多严峻的困难和挑战。
目前,氮肥行业发展条件和比较优势都已发生深刻变化,很多企业身陷产能过剩的泥潭中难以自拔,导致近几年企业大面积亏损,行业困境日益深重。
在去产能的道路上,作为行业“火车头”,氮肥产业将何去何从?
产能过剩“水太深”
产能过剩成为近年来化肥行业的主要顽疾,严重制约了行业发展。
虽然近两年行业一直都在去产能,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并不明显,以至于2015年氮肥成为所有肥料制造业中效益最差的行业。受到产能严重过剩的影响,即便在今年春耕的拉动下尿素价格出现了小幅上涨,市场仍弥漫着悲观氛围。这种悲观的预期依然是对行业产能过剩的担忧。
山东联盟集团销售公司总经理孙德亮无奈地告诉记者:“春耕行情虽然略有起色,但这种行情难以持续,毕竟目前氮肥行业的产能过剩,无论是经销商还是农民都心知肚明,这也将压力无形间转给了生产企业。所以去库存成为企业普遍的难题。”
根据氮肥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氮肥需求量为5700万吨,实际产量达到7100万吨,过剩近25%。虽然氮肥协会表示,随着新建产能陆续达产,尿素开工率在2015年5月以后保持较高水平,造成了2015年下半年市场的低迷走势,也加速了落后产能的淘汰。但从实际的数据来看,淘汰速度还是低于预期。据了解,2015年合成氨退出产能是580万吨,新增产能238万吨,净增产能-342万吨;尿素新投产390万吨,产能下降394万吨,净产能首次下降。
河南晋开集团延化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杨同宇表示:“氮肥行业一直在说淘汰落后产能,由于2105年上半年氮肥行业整体形势不错,所以实际淘汰情况并不理想,不排除部分地区一些小企业在当时看到行情好转,出现复产情况,这也就导致了2015年下半年至今尿素行情持续低迷,以至于企业经营出现了亏损,行业整体形势严峻。目前除了采用新型煤气化技术的企业外,盈利的氮肥企业盈利寥寥无几。”
三宁化工副总经理毛国斌同样表示,产能严重过剩影响行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共识,但这几年下来,似乎淘汰的企业很少,各企业都还活着,但谁也活不好,如果不能有效淘汰落后产能,氮肥价格或将长期低位徘徊。
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刚表示,产能过剩导致供需失衡,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从而导致行业利润率降低,亏损严重,难以实现持续健康、良性的市场运行。如果此种情况一直持续,会影响整个行业的进步。他认为,一些“僵尸企业”停产、半停产(开工率≦20%-50%)的尿素产能在300万吨左右,他们在造成产能过剩的同时,一般都会产生高耗能、高污染等问题,已经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产能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氮肥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尿素的产能年均增长率为5.1%,新建产能3060万吨,而退出产能不足1300万吨,过剩1000万吨以上,近两年退出产能速度加快,但仍难以化解过剩。
去产能,为什么越去越多
2015年我国合成氨、尿素退出产能首次超过新增产能,但从2013年到2015年我国尿素需求平衡表可以看出,尿素的工业需求呈现增长趋势,农业需求却出现下降。与此同时, 2015年尿素的实际产量出现明显增长,增幅达到7.7%,所以供求矛盾依然突出。另外,虽然淘汰了部分合成氨的落后产能,但尿素的整体产能并没有明显下降。这也表明,氮肥行业虽然淘汰了部分落后产能,但是并没有真正去产能。
氮肥协会在今年的春季市场会上表示,2015年退出的氮肥生产企业达到86家,一时间,行业内纷纷认为氮肥行业已经有86家企业倒闭。对此,氮肥协会做出澄清:退出不等于倒闭,很多企业退出是淘汰了落后的装置,改为先进的装置。
产能过剩会造成市场低迷,但也有一定积极影响,就是加速了落后产能的退出,使一些大企业不得不进行产能置换。山东聊城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氮肥销售公司经理李保泉告诉记者:一方面,迫于成本和销售价格的压力,企业会加强管理、加强技术改造、加强新技术引进,对整体的资源利用有好处;另一方面,平均生产成本降低之后,国产氮肥将在国际市场上将具有一定的竞争力。“现在国内氮肥生产企业使用无烟煤做原料,在国际上属于生产成本偏高的。如果我们把成本降下来,国内企业就可以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河南晋开集团延化化工有限公司也正在进行产能置换,原有的20万吨老产能在2017年将逐步被60万吨新产能替代。杨同宇表示,如果不进行产能置换,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过不了几年,企业的净资产都将亏进去。“一方面,老工厂位于城区,从环境、安全角度考虑都必须进行置换;另一方面,由于老工厂工艺相对落后,成本和新工艺相比高200-300元/吨。”
李保泉认为,淘汰落后产能、置换新产能,将是行业的发展趋势。“今年鲁西化工将对生产设备进行置换,淘汰50万吨的老装置,下半年新厂开始使用新装置进行生产,维持50万吨的总产能不变,能源利用率提高,将会降低成本。”
产能的置换并没有在根本上去产能,杨同宇表示,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产能置换是企业的必然选择。他分析说,目前国内的尿素总产能达到8000万吨,而利用先进煤气化的产能不足30%,即便目前的产能淘汰30%-40%,这些新置换的产能依然有竞争优势。
氮肥行业“十三五”规划要求,大幅提高以非无烟煤为原料的产能比重,采用非无烟煤的合成氨产能占比从目前的27.8%提升至40%左右,采用常压无烟煤的合成氨产能从目前的45.9%下降到44%,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氨产能占比从目前的20.9%下降至14%,其余2%以焦炉气为原料。这一系列措施的目的也都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去产能必须依靠市场力量
在加快落后产能淘汰方面,氮肥协会认为,建立落后产能退出长效机制,严格把好环保关、能耗关,凡达不到污染物排放及能耗、水耗限额国家标准的落后产能,坚决依法依规淘汰;对生产经营存在困难较多、产能利用率和销售利润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逐步引导主动退出。氮肥协会相关人士表示,目前氮肥行业开工率在20%以下的合成氨产能340万吨,尿素产能300万吨左右,而这些产能在停产一年后复产的可能性不大。
杨同宇表示,目前氮肥行业已经严重产能过剩,随着市场化的推进,氮肥行业的去产能需要加速,一味保护只能拖延解决问题的时间,让产能积弊更深。但去产能不可能走另一个极端,就是强制关闭企业,即使产能过剩也存在市场需求空间,只是供给严重超过了需求,唯有市场能够识别企业的优劣,通过优胜劣汰逐步缓解产能过剩。“从目前的开工率可以看出,各企业都认为自己在管理和市场方面有一定优势,即便是亏损也依然维持生产,期待市场能够好转,但如果都这样想的话,行业去产能的速度就会变慢。”
刘刚认为,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落后产能的淘汰速度已经明显快于前几年,但今后的速度增长应该会更加明显。他告诉记者,淘汰落后产能应该遵循行业的发展规律。氮肥行业产能过剩条件下的残酷竞争和行业洗牌才刚刚开始,国内一些优秀的氮肥企业要不断创新转型,逆势而为,冲出寒冬。心连心目前也在技术、管理、研发、服务、品牌等方面进行积极转型创新,积极面对氮肥严冬。
为何产能过剩会在中国长期存在?从根本上说是政府过度“干预”、扭曲市场的自动调节机制造成的。当初产能过剩的钢铁、水泥、煤炭等行业,无一例外都是政府曾经选定大力扶持和补贴的行业。化肥行业也是如此,从当初的短缺到现在的严重产能过剩也正是政府“干预”的结果。随着保护政策的逐步退出,氮肥行业的去产能或将加速。
去产能,创新发展才是硬道理
多年来,氮肥企业大多生产的是传统单质肥,同质化现象严重,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越来越多的尿素仅仅是复合肥的原料,终端市场份额不断地被复合肥料等取代,这也就造成了氮肥行业整体盈利能力的大幅下降。根据氮肥协会的统计,2015年氮肥行业净亏损31.3亿元,而复混肥行业却盈利246.7 亿元,同比增长23.2%。
氮肥企业的转型主要以提高氮肥利用率为目标,大力发展高效环保,且适合大装置、大规模生产的新型肥料,包括增效肥料、水溶性肥料、硝基类肥料等。按照氮肥协会的规划目标,到2020年,传统单质尿素用量由4000万吨减少到2000万吨,增加增值尿素、尿素硝酸铵等新型氮肥的用量,提高传统氮肥利用率 10个百分点。到2020年,发展增值尿素1000万吨,发展尿素硝酸铵溶液800万吨,发展硝基复合肥1500万吨。
三宁化工2015年的利润总额达到12亿元,位列氮肥企业前茅。毛国斌表示,氮肥企业只有积极转型应对,才能活下来。“三宁化工作为传统的氮肥企业,从1970年开始做合成氨到现在已经有46年的发展历程,也一直走在转型的路上,2008年开始转型生产尿素,到2014年为了顺应形势,将企业主导方向定位为硝基肥,目前产能已经达到60万吨;另外,企业还加大了对水溶肥原料的研发和生产,目前公司拥有硫酸钾产能5万吨、工业一铵产能5万吨、磷酸二氢钾产能5万吨,通过对原材料的研发和控制,可以有效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李保泉同样认为,推陈出新是氮肥行业的发展方向,目前鲁西化工积极配合国家“2020年化肥零增长”的要求,开发新型肥料,推出新产品,提高肥料利用率。此外,从产品的形态方面,从单一的尿素发展到尿素硝铵溶液。尿素硝铵溶液作为水溶肥可以满足滴灌、喷灌的灌溉需求。
刘刚告诉记者,创新是氮肥企业面对目前形势的唯一选择。心连心目前在5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创新,包括重视科技研发,不断创新发展;多渠道、多形式、创新品牌推广;创新产品功能,丰富产品品类;优化资源,立体式营销;调整管理框架,提升团队效率等。“唯有不断创新,才能走出寒冬,作为国内优秀的氮肥企业之一,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在行业创新方面多加探索。我们也愿意为国内氮肥行业健康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氮肥协会也表示应该鼓励支持企业转型发展,建议国家设立专项资金,对氮肥存量产能采用先进技术进行优化改造、推进新型肥料发展、实施资源综合利用、促进下游产业发展及构建农化服务体系等项目给予支持,推动氮肥行业加快转型升级。
据了解,目前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联合开展的“尿素硝酸铵溶液试验示范推广及配套技术研发”专项工作已经正式启动,在8个省、自治区安排了20个小区示范试验,并进行大田作物实验,有6家氮肥企业积极参与。另外,经过协会多方面努力,发展尿素硝铵溶液适度替代传统氮肥的产品结构调整得到了工信部的重视和支持,并将尿素硝酸铵溶液列入2015年工业转型升级专项项目中,予以资金支持。氮肥协会表示,争取工业转型升级资金2016年支持,将绿色增值尿素、高效液体氮肥、硝酸磷肥等产品作为重点方向报送工信部。
氮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已经制约了企业的正常运行,在去产能的过程中,企业只有抓住机遇,积极转型才能赢得市场,那些守旧或者迟钝的企业,终将消失在市场的激流与旋涡之中。
记者观察
去产能必须坚持发展眼光
产能过剩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作为2016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去产能是推进中国经济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环节。氮肥行业在近两年的运行中饱受严重产能过剩的困扰。目前企业已经意识到去产能的重要性:不去产能,企业都活不好。与其如此,还不如“壮士断腕”,力争在短期内实现产能的有效减少。
在经济新常态下,不能再走经济扩张的老路,否则僵尸企业在得到短暂喘息后会造成未来更大程度的产能过剩。一味支持僵尸企业只是拖延了解决问题的时间,让产能问题积弊更深。就氮肥行业而言,随着国家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推出,行业市场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唯有市场能够识别企业优劣,通过优胜劣汰去化解产能过剩,只有给予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时间和空间,才能让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维持生产、开发创新、兼并重组或者破产清算。让市场的力量去抑制无效供给,创造有效供给,使供给侧结构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
产业的兴衰更替是正常的市场过程,只有缩减旧供给,才能腾出更多的资源投入新供给,从而提高供给体系的有效性。其实氮肥的过剩也是相对而言,传统的尿素、碳铵等产品过剩,而一些具有附加值的高效产品并不过剩,虽然企业已经意识到转型发展的重要性,但相对来说,氮肥行业营销能力不足仍是“短板”,所以企业一方面要在去产能的过程中加快产品结构升级,另一方面,还要向复合肥企业学习,加快提升服务的能力。
去产能的过程对于企业来说肯定是一次阵痛。目前,现代农业化的规模化发展和化肥零增长的实施对化肥行业的发展已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氮肥行业应该意识到创新发展的重要性,抓住供给侧改革的难得机遇,积极争取产能退出的有利政策,尽快淘汰落后产能,一方面化解了产能过剩,另一方面也加快产业优化升级。
去产能,不仅仅是做减法,如何“推陈出新”,让行业在创新转型中走上理性之路才是去产能的根本目的;去产能,不是要撤退,如何“知难而进”、用发展的眼光思考未来才是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