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热门:春耕 化肥行情 尿素价格
首页 > 种子市场 > 正文

种植业结构调整五年规划发布


农资网 2016年5月10日 10:40 来源:农资导报

粮食 有保有压 优化结构

守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坚持有保有压,排出优先顺序,重点是保口粮、保谷物,口粮重点发展水稻和小麦生产,优化玉米结构,因地制宜发展食用大豆、薯类和杂粮杂豆。

水稻:稳面积与提品质并举,杂交稻与常规稻并重。

稳面积与提品质并举。巩固北方粳稻产区,稳定南方双季稻生产,扩大优质稻种植面积,促进提质增效。到2020年,水稻面积稳定在4.5亿亩,优质稻比例达到80%。

杂交稻与常规稻并重。发挥中国杂交水稻育种技术优势,加快选育高产优质高抗杂交稻新品种,稳定杂交稻面积,促进单产提高、品质提升。利用现代育种技术,加快常规稻品种提纯复壮,降低用种成本,发挥常规稻品质优势,提升种植效益。

小麦:稳定冬小麦、恢复春小麦,抓两头、带中间。

稳定冬小麦、恢复春小麦。稳定黄淮海、长江中下游等主产区冬小麦面积。结合建立合理轮作体系,在东北冷凉地区、内蒙古河套地区、新疆天山北部地区等适当恢复春小麦。到2020年,小麦面积稳定在3.6亿亩左右,其中冬小麦稳定在3.3亿亩。

抓两头、带中间。“抓两头”,大力发展市场紧缺的用于加工面包的优质强筋小麦和加工饼干蛋糕的优质弱筋小麦。“带中间”,带动用于加工馒头、面条的中筋或中强筋小麦品质提升。

玉米:调减籽粒玉米,扩大青贮玉米,适当发展鲜食玉米。

调减籽粒玉米。巩固提升玉米优势区,适当调减非优势区,重点是调减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春玉米以及黄淮海地区低产的夏玉米面积,大力推广适合机收籽粒品种,推进全程机械化生产。到2020年,玉米面积稳定在5亿亩左右,重点是调减“镰刀弯”地区玉米面积5000多万亩。

扩大青贮玉米。根据以养带种、以种促养的要求,因地制宜发展青贮玉米,提供优质饲料来源,就地过腹转化增值。到2020年,青贮玉米面积达到2500万亩。

适当发展鲜食玉米。适应居民消费升级的需要,扩大鲜食玉米种植,为居民提供营养健康的膳食纤维和果蔬。到2020年,鲜食玉米面积达到1500万亩。

大豆:粮豆轮作,恢复面积,改善品质,提高效益。

粮豆轮作、恢复面积。因地制宜开展粮豆轮作,在东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轮作模式,在黄淮海地区推广玉米大豆轮作、麦豆一年两熟或玉米大豆间套作,适当恢复大豆种植面积。到2020年,大豆面积达到1.4亿亩,增加4000万亩左右。

改善品质、提高效益。根据中国居民的饮食习惯和大豆市场供求现状,东北地区扩大优质食用大豆面积,稳定油用大豆面积。黄淮海地区以优质高蛋白食用大豆为重点,适当恢复面积。加快科技创新,加大政策扶持,推进经营体制创新,实现增产增效、节本增效、提质增效。实现国产大豆与国外高油大豆的错位竞争,满足国民对健康植物蛋白的消费需求。

薯类杂粮:扩大面积,优化结构,加工转化,提质增效。

扩大面积、优化结构。适当调减“镰刀弯”地区玉米面积,改种耐旱耐瘠薄的薯类、杂粮杂豆,满足市场需求,保护生态环境。到2020年,薯类杂粮种植面积达到2.3亿亩左右。

加工转化,提质增效。按照“营养指导消费,消费引导生产”的要求,开发薯类杂粮营养健康、药食同源的多功能性,广泛应用于主食产品开发、酿酒酿造、营养保健、精深加工等领域,推进规模种植和产销衔接,实现加工转化增值,带动农民增产增收。

棉花 稳定面积 双提增效

受种植效益下降等因素影响,棉花生产应向优势区域集中,向盐碱滩涂地和沙性旱地集中,向高效种植模式区集中,在已有的西北内陆棉区、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三足鼎立”的格局下,提升新疆棉区,巩固沿海沿江沿黄环湖盐碱滩涂棉区生产能力。到2020年,棉花面积稳定在5000 万亩左右,其中新疆棉花面积稳定在2500万亩左右。

双提增效。着力提高单产、提升品质、增加效益。加快选育耐盐碱、抗性强、宜机收的高产棉花品种,集成配套棉花生产机械移栽收获等技术。同时,解决棉花“三丝”等异性纤维以及机收杂质、纤维长度和强度降低等品质问题,实现增产增效、节本增效、提质增效。

油料 两油为主 多油并举

两油为主。重点发展油菜和花生生产。稳定长江流域油菜、花生面积和黄淮海花生面积,因地制宜扩大东北农牧交错区花生面积。到2020年,油菜面积稳定在1亿亩左右,花生面积稳定在7000万亩左右。

多油并举。因地制宜发展耐旱耐盐碱耐瘠薄的油葵、芝麻、胡麻等小宗油料作物,积极发展高油玉米。在适宜地区示范推广油用牡丹、油莎豆等,增加新油源。充分利用棉籽、米糠等原料,开发食用植物油。

糖料 提高单产 增加效益

通过完善甘蔗价格形成机制,集成配套以机械收割等为主的节本增效技术,调动农民种植甘蔗积极性。重点是稳定广西、云南等优势产区,适当调减不具备比较优势的甘蔗产区。到2020年,糖料面积稳定在2400万亩左右,其中甘蔗面积稳定在2100万亩左右。

双提双增,着力提高单产、提高含糖率,增加产量、增加效益。加快选育高产高糖抗逆及适宜机械收割的新品种,大力推广甘蔗脱毒健康种苗,集成配套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提高单产和品质,增加效益。

蔬菜 稳定面积 保质增效

统筹蔬菜优势产区和大中城市“菜园子”生产,巩固提升北方设施蔬菜生产,稳定蔬菜种植面积。到2020年,蔬菜面积稳定在3.2亿亩左右,其中设施蔬菜达到6300万亩。

重点是推广节水环保和绿色防控等技术,建立系统完整的从田间到餐桌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设施农业的防护能力,推广肥水一体和小型作业机械,因地制宜推广智能监控和“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实现增产增效、节本增效。

均衡供应。统筹南菜北运蔬菜基地和北方设施蔬菜生产,发展春提早和秋延后以及越冬蔬菜生产。完善流通设施,加强产地冷链建设,着力解决蔬菜供应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实现周年均衡供应。

饲草 以养带种 多元发展

根据养殖生产的布局和规模,因地制宜发展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饲料,逐步建立粮经饲三元结构。到2020年,青贮玉米面积达到2500万亩,苜蓿面积达到3500万亩。

北方地区重点发展优质苜蓿、青贮玉米、饲用燕麦等饲草,南方地区重点发展黑麦草、三叶草、狼尾草、饲用油菜、饲用苎麻、饲用桑叶等。

(作者:龙飞     责任编辑:YanBO)
相关资讯
行情按地区分类
推荐信息
专题信息
热点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2004-2009©版权所有: 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欢迎您E-mail至:ampcn#126.com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