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假农资一直是农民心头挥不去的阴影,有哪些“陷阱”容易坑害农民呢?以下几种常见的农资销售“陷阱”,提醒农民朋友学会辨别真假,避免上当受骗。而企业,在用这些方式做宣传时,切记给农民提供可信的保障!
陷阱一:“高科技”
一些不法商贩打着所谓“高科技产品”的旗号,包装袋上标注一些农民朋友们看不懂的含量标识。他们三五人一伙,走村串户“忽悠”。事实上农民朋友只要细心观察,不难看出其中的“猫腻”。
陷阱二:“低价”
有一些不法商贩“挂羊头卖狗肉”,以“低廉”的价格销售同一个品种。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他们销售的农资或缺斤短两,或含量不足,或是假冒伪劣产品。农民朋友购买后,得不偿失。
陷阱三:“专家”
近几年来,在一些人口密集的大村,经常会来一些“专家”讲课,打着“某某农科院”“某某研究所”专家的名义,带着农资产品现场推广、销售。而他们推介的农资产品并不一定能给农民朋友带来好的收益,也有部分“专家”所讲的只是“一家之言”,并没有权威性。农民朋友在这种场合,最好是少购试用。
陷阱四:“赠奖”
有些地方的经销商,把多年积存滞销的肥料、种子,进行“改头换面”,利用农民贪便宜的心理,另外购买一些实用品(如锅、伞等),采取“以赠奖促销”的办法,这其实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销售手段,为自己的“伪劣假冒”产品鸣锣开道。农民朋友切莫为一些赠品而“上当”。
陷阱五:“假广告”
农资广告是得到广大农资经营者和农民朋友的认可。但是,媒体广告上也不乏假劣农资,叫人真假难辨。在选购时要看价格、看使用范围、看操作过程,千万不要只认“广告”,不计后果。
陷阱六:演双簧
一些不法分子组团“骗钱”,发挥“托儿”的作用或现身说事,或踊跃购买。当农民们上当受骗后,这个团伙早已逃走分赃。
陷阱七:“熟人”推销
一些农资厂商通过“亲戚”“朋友”等“熟人”,在村里推销肥料、种子或农药,号称厂家直销、价格低廉。其实是给了所谓的“熟人”好处,这些产品质量没有保证,他们赚钱走人,等发现问题时,“熟人”也负不了责。
提醒广大农民朋友,警惕“免费午餐”,不要贪图便宜,因小失大。同时,在购买农资时,一定索要营业执照和供货发票,一旦发现有售假行为,及时拨打投诉举报热线12315,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