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由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主办的“氮肥工业发展60周年”纪念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议指出,60年来,我国氮肥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成为世界第一大氮肥生产国,目前正向强国跨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工信部副部长王江平、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等出席大会。
“一甲子的岁月,几代人的奉献。经过60年发展,我国氮肥工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产能产量规模居世界第一,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取得长足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稳步推进,行业总体水平不断进步。”顾秀莲感慨地说,从1958年到2017年,在我国粮食种植面积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粮食年产量从不到2亿吨增长到6亿多吨,这与氮肥工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氮肥作为产量和用量最大的肥料品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王江平指出,1958年,我国自建的第一套小氮肥试验装置建成。多年来,氮肥工业除在生产规模、技术进步、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等方面不断突破外,在锅炉烟气脱硫脱硝、柴油车尾气排放治理、家居建材制造等工业领域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氮肥工业的发展史是一部技术进步史,没有合成氨的煤气化技术,就没有现代煤化工事业的巨大成就。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顾宗勤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氮肥工业不断取得跨越式发展:1991年成为世界最大氮肥生产国;2003年实现产品净出口;2007年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2015年产量达到历史最高值4791万吨,占世界总量的38%;2017年,合成氨、氮肥和尿素产量分别达到5629.8万吨(实物,下同)、3820.5万吨和5337.1万吨。
与会代表纷纷为氮肥行业未来发展建言献策。顾秀莲指出,氮肥行业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和走出去战略,大力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管理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既要注重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育,还要培养一支具有工匠精神的产业工人队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氮肥行业应坚持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不断满足新的市场需求,走出一条坚持化肥、走出化肥、肥化并举、转型升级的新路子,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李寿生提出,未来氮肥工业要继续推进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农化服务。来自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等的约3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记者 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