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压力逐步凸显税率政策影响开始释放
历经持续三年的高快速增长,产能过剩压力进一步凸显,加之受到进出口税率调整、资源税改革等政策的冲击,煤炭行业将在2007年面临重大考验。
需求增幅趋向回落
按照权威部门的预测,2007年我国国民经济将保持平稳快速的发展趋势,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将继续保持10%左右,这将导致对煤炭需求继续增长,但与上一年相比,其需求增幅将出现小幅回落。预计全年煤炭总需求量将达到23.8吨,比2006年增长5.5%左右。
做出这样一个判断,业内专家
主要基于四个方面考量:
一是投资增幅将有所回落。在2007年中,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将得到初步扭转,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为20%,比2006年下降6.5个百分点。而受此影响,钢铁、建材、化工等耗煤行业对其需求拉动必须减弱。
二是产业结构继续改善。在2007年中,除去重工业投资将由产能扩大向产业升级转变以外,面临过剩压力的多数重工业处于整合高峰期,低效率、高耗能生产工艺的淘汰步伐将加快,一度因膨胀性增长的煤炭需求将进入平稳发展的新阶段。
三是节能降耗力度加大。依据“十一五”年均节能率为4.4%的目标,对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烧碱、水泥、钢铁等6个高耗产业中属于限制类和淘汰类的企业,在2007年将因电价进一步提高而部分退出市场,从而抑制煤炭需求。
四是退税率下调效应显现。从去年第三季度起,钢材出口退税率由11%降至8%,陶瓷、部分成品革和水泥、玻璃出口退税率分别由13%降至8%和11%。同时,煤炭出口退税取消,将继续使煤炭出口数量递减,而这些因素将最终影响煤炭需求。
供给不确定因素增强
从总体来看,2007年国家将继续加大对存在安全隐患和没有安全保证的煤矿关停力度,这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煤炭的供应能力,但在整体上不会对煤炭稳定供应造成失衡,而总需求的小幅回落,也将对煤炭生产减轻压力。权威部门预测,2007年煤炭产量将达到24.8亿吨,比上一年增长6.5%左右。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与需求相比,2007年煤炭供给的不确定性更大,其主要因素有四:
一是2007年是煤炭产能的集中释放期。统计表明,去年全国煤炭产能增加约6000万吨,煤炭行业的总产能在25亿吨左右。而从2003年到2005年,每年新增加的煤炭生产能力在2亿吨以上。按此投资增长估算,今年将新增产能8000万吨左右。
二是资源整合导致产能进一步提高。根据“十一五”规划,未来四年中,我国将建成13个煤炭基地,其煤炭产量将达17亿吨,占全国煤炭产量的78%,并形成五六个亿吨级生产能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以及五六个5000万吨级生产能力的大型企业,而这些将使煤炭产能明显增加。
三是淘汰小煤矿将一次性降低煤炭供给。据统计,前两年我国累计4809处,今年将关闭2209处,以平均年产能2万吨测算,每年产能将下降5000万吨左右,而这势必给增加产能带来影响。
四是资源权属变更调节产能减少。煤炭资源权属变更出台后,山西等产煤大省把原来由个体承包的乡镇煤矿,正在将采矿权有偿转让给个人,这将使其追求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之时,针对煤价下跌主动限产。而安全准入门槛的提高,在客观上也限制了煤炭产能的释放。
建立高效市场机制
2007年是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上对煤炭行业和煤炭生产企业进行整体构架,打造竞争有序的市场格局,真正走上发展煤炭循环经济之路,为此,业内专家提出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首先,必须建立储量评估和审核制度,强化煤炭开发规划管理,依据市场需求与生态环境承载力,确定资源投放和煤矿建设规模,停止核准一切新建煤矿项目。
其次,积极建立煤炭行业协调机制,由大型的煤炭企业牵头,根据自愿原则,组建全国性范围的煤炭商会。在技术管理、技术开采政策、地方收费标准和销售价格方面,让商会出面代表整个行业利益,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沟通与协商,以此维护行业和企业的正当合法权益。
再次,提高煤炭行业的产业集中度,支持国有大型煤矿通过收购、兼并、联合、重组方式改造中小煤矿。合理处置整合资源的矿权,采取政府回购所有整合煤矿的矿权,然后以招拍挂的形式出让。
最后,加大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逐步规范煤矿矿业权市场的运作程序,推行回采率与不同税率挂钩的机制,建立“回收率保证金”制度,强化资源资本化和有偿使用,对采用新技术多回收资源的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