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昨天,一听记者说起“化肥”二字,正在田头查看苗情的江宁区种粮大户魏道常立即激动起来:“照这样涨下去,种粮还有什么赚头?”
魏道常今年在湖熟街道种了140多亩水稻。年初听说今年国家直补每亩水稻97元,比去年增加了47元,他凭直感觉得种粮又将成为“香饽饽”。可是,半年下来,面对不断飙升的肥价,魏道常感到了空前的压力:“化肥价格涨得这么快,政府的补贴全被化肥涨价吃掉了,怎么也没人管管化肥厂?”
魏道常不知道,他有一本难念的“经”,化肥厂同样也有一本难算的“账”。
“肥价这么高,真想不用化肥了!”
市农林部门的监测表明,自从去年下半年特别是今年年初以来,本地市场化肥价格连连上蹿,有的肥种甚至涨价超过1倍,涨价幅度之大、涉及品种之多,均为最近几年来所未见,直接增加了农民春耕和夏种的成本。
和魏道常一样,高淳县淳溪镇农民邢秀财对最近大半年来的肥价疯涨也是叫苦不迭:“去年84元一袋的复合肥,一下子翻到了165元;90元一袋的尿素,呼呼涨到了128元,现在肥价这么高,我真想不撒化肥了!可是,肥不亏地,不撒化肥,庄稼怎么会有收成?”
邢秀财坦陈,今年他家10多亩稻田,施肥量比往年要减低了两成左右。施肥减少,加上近期比较严重的水稻条纹叶枯病,目前水稻的长势明显不如去年。按照目前的投入和水稻长势,邢秀财估计水稻亩均效益可能会跌破400元,比去年的453元还低。
多方支招,破解“高肥价”难题
按理说,化肥涨价最直接的受益者应该是化肥生产企业,可事实并非如此。由于成本增加,不少化肥生产企业叫苦连连。
“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上涨,带动了化肥等下游产品价格的上涨;此外,国内煤、电、运输等费用上涨也对化肥价格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南京市农药化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苏郁说,以生产复合肥的原材料氯化钾为例,从去年的每吨1500元涨到现在的5000元;磷肥的主要原料是硫磺、磷等,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硫磺价格一路飙升,已由去年同期的每吨70美元,飞涨到每吨700美元,上涨了10倍之多,磷也涨了50%左右。除了原料涨价,运输成本也在增加,去年将化肥从江宁运输到大厂为每吨35元,今年要花到近50元。
“此外,新的《劳动法》实施和物价上涨后,劳动用工成本由去年的每月六七百元涨到今年的千元左右。”苏郁说,生产成本的增加最终带动了化肥价格的上涨,对于厂家来说,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高肥价最终还是要靠农民“埋单”。由于肥价偏高,农民购肥品种和数量都有了调整。与去年同期相比,南京名枫肥料有限公司化肥销量已经下降40%以上,该公司负责人说:“我们目前的状态,可以说是艰难度日!”
“原料涨价,我们也是艰难度日!”
高肥价下,农民该如何应对?专家指出,当前由于不科学地大量使用化肥,不仅导致耕地质量下降,而且也造成化肥的浪费。因此,科学合理施肥,应当是农民首选。
市农林局土壤肥料站站长季国军介绍,肥料利用率不高是个普遍问题。目前,氮肥大概利用率在30%左右,磷肥在20%左右,钾肥稍微高一点,也就是50%左右。为减少施肥过程中的浪费,农业部门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由农业科技人员通过土壤样本分析,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确定某块土地施用肥料的品种和数量。农民按照“测土配方施肥”要求施肥,可提高肥料利用率5个百分点以上,亩节本增效30元以上。同时,大力引导农民加大对有机肥使用和绿肥种植的投入力度,改善农田和农业生态环境,减轻对化肥的依赖。
“地方财政可以加大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资金补贴力度,还可以建立化肥淡储资金,增强政府调控能力。”季国军说,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统一采购的办法购进复混肥料的主要原料氯化铵,帮助协调解决复混肥料生产企业买不到原料、无法生产的实际困难。
我市是粮食消费大市,省政府要求南京必须保证水稻种植面积150万亩,粮食生产量7.9亿公斤以上,因此,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改革粮食种植制度也势在必行。“农林部门正在全市推广新型种植制度,实施‘水稻+N’的种植模式,以规避农资涨价带来农民增收乏力的困难。”市农林局农业处处长蒋留青说,各地农民今后可以考虑实行新的种植“菜单”,通过提高效益减少肥料涨价所带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