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火索应该是有一天的《经济半小时》,关于化肥涨价的,纷纷扰扰的钾肥风波把中化、中农等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中化香港控股有限公司COO(首席运营官)曾向媒体表示,国内钾肥价格一路攀升的根本原因是国际钾肥市场价格快速上扬。“说我们垄断、暴利和内外勾结,真的是天大的冤枉。”他告诉记者,预计中国全年进口钾肥平均到岸价约为700美元/吨,他对这个价格表示满意:“综合考虑目前库存水平以及国内钾肥生产能力上升等因素,今年国内钾肥供应能够满足粮食生产需要,这个价格也仍然是全球钾肥市场的低价区。”他还认为,钾肥价格攀升已经是市场反应,不是国内某个企业垄断所致,更不可能是与国外供应商勾结所致。比如,现在国内有10家拥有钾肥进口权的企业,大家都可以拿货,不存在垄断。至于“暴利”的说法,他更是举出最近经审计公布的中化化肥(00297.HK)的业绩。2007年中化化肥的利润为 6.45亿元,平均每吨化肥盈利约43元,整个中化集团的利润也只是80多亿元,并不算央企中的“大佬”。
“还有,说我们内外勾结,要知道,我们谈判的对象是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的BPC公司,而不是加拿大的Canpotex公司,况且,现在中化化肥是上市公司,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市场行为。”最终,他只能被动地接受了与BPC公司谈成的每吨上涨400美元的价格。中农副总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至少目前对于这个价格,我觉得是可以接受的。”而中化建化肥部副经理是由其他8家拥有化肥进口权的企业推选的谈判代表,则在电话里长叹了一口气,“对这个结果我个人不满意,但是却又不得不接受。”
就在各路诸侯表露各自不同心态时,钾肥市场也因奇高的价格而显得迷茫、迷惑与迷惘。此时边贸的俄罗斯红钾基本报价715美元/吨,不过基本上没有货。有些港口在报价,如上海港口白钾普遍报价4700—4800元/吨,红钾普遍报价4300—4400元/吨,也有报得很高的,属于虚火过旺,毕竟成交量很少。这时约旦与印度签署了氯化钾供应合同,到岸价625美元/吨,数量大约60万吨,供应时间从2008年5月份至2009年3月。别再做无谓的感慨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罢、罢、罢,莫自寻烦恼啦!
估计国际化肥市场中,中国化肥市场独具一格,别具中国特色,那就是坊间传言传播之风驰电掣,传播之威力无穷,传播之波涛汹涌。比如对钾肥的补贴问题,传言何止N+1种,什么每吨补贴100美元了,什么每吨补贴250元了,什么每吨补贴200美元了,一会一个版本,都是权威消息,还一次一次绘声绘色地说“补贴方案被国务院主要领导人枪毙了”“钾肥补贴方案再次被国家领导人否决”……不一而足,有鼻子有眼。每次所谓的方案一出台,手中有货的经销商就明显忐忑不安;每次所谓的方案被否定,手中无货的经销商就略显遗憾惋惜,钾肥市场就这样被不规范地被揉捏着、蹂躏着。传言摧残中的中国钾肥市场,同样被外商给别人的报价所折磨,BPC对东南亚的报价1000美元/吨(到岸价格)……IPC对东南亚的报价1000美元/吨(到岸价格)……拥有纷繁杂乱传言的中国钾肥市场真有点遍体鳞伤、满目疮痍,到了六月份的时候,K+S对欧洲也提高了报价,大约834美元/吨(到岸价格),比此前的价格上涨了85欧元/吨,K+S宣称此次价格调整主要是源于日益增长的钾盐价格,这阵风刮过,中国钾肥市场的恐慌、观望、动荡等情绪稳定不少,特别是国内钾肥厂家开始与经销商密切合作,很多厂家开始付款不定价的销售策略,国际市场对那些大出口商的“漫天要价”也是无能为力,被动接受,如巴西去年共进口700万吨氯化钾,今年1—4月份就已经进口200万吨颗粒氯化钾和25万吨标准氯化钾,如此庞大的需求量仍然只能被迫接收BPC提出的1000美元/吨(到岸价格)的目标价格,而国内钾肥市场又开始风传国产钾肥要限价,产销双方都一致采取了观望的态度,加上车皮紧张,运输不畅,生产企业的库存量急剧增大,致使很多港口的经销商开始有意识地出现抛货现象,再加上两广等地的雨一直下,氯化钾的成交已是比较清淡了……2007年10月份,国内白钾港口主流交货价为2250元/吨,2008年1月份为3100元/吨-3300元/吨,3月份为3300元/吨-3600元/吨,到了4月份,价格突破了每吨4000元,到了5月份,竟有报价突破了每吨5000元甚至于更高。半年多超过翻倍的涨幅,自然让钾肥这个关系到农民生活的生产资料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就在这个时候,传来了国家发改委要查钾肥价格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