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生长因子”之一,长期以来,国家都十分重视化肥生产,对化肥生产企业在原材料供给、财税优惠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好政策。与此同时,为维护农民利益,在粮价难以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国家对化肥产品实行限价措施,其意在减轻农民投入成本。
近一时期,国际市场化肥价格大幅上涨。为满足农业生产需要,防止化肥资源外流,国家对化肥产品以及大部分原料的出口,加征了特别出口关税。与此同时,为维护农民种粮的合理收益,国家出台了范围更宽、管理更严的价格政策,限价范围从政策实施之初的部分企业生产的尿素产品,扩大到除钾肥之外的大部分化肥产品。
企业:价格调控强度大于优惠政策力度
当前,国家对化肥生产企业出台的调控措施,效果如何?一些化肥企业反映说,在实际生产中,因化肥出厂限价等调控政策刚性较强,落实情况还比较好,但在优惠政策方面,除免征增值税等政策落实较好外,其他政策弹性较大,落实有难度,有的难度还很大,如化肥用煤价格。化肥企业普遍认为,当前化肥价格调控强度大于对企业的优惠政策力度,企业维持生产经营的难度逐日加大。
从记者手头掌握的资料来看,今年以来,我国化肥生产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形势。年初在南方部分地区冰雪灾害叠加影响下,2月份化肥产量增速降至1.8%的低谷。3月份化肥生产恢复性反弹,产量增速达到12.9%的水平。4月份,随着新的调控政策出台,产量增速又降至4.14%的低水平。5月份,生产形势继续恶化,产量增速降到2.9%,成为过去24个月里排名第三的低水平。这其中固然有汶川地震的连带影响,但主要还是生产经营环境恶化,部分企业难以承受当前的限价水平、减产退市所至。
目前,我国氮肥和磷肥主要品种的价格相当于国际市场的一半左右。主要氮肥产品尿素的出厂价格采用2006年确定的价格,每吨不超过1725元。但是,近年来化肥用煤炭、天然气和电力的价格却在上涨,煤炭价格翻了一倍左右。在成本推动下,1~5月份氮肥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40.63%。主要磷肥产品磷酸二铵执行每吨4100元的出厂价格,在目前原材料价格水平下,即使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也难以承受。有报道说,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云南三环中化嘉吉公司60万吨磷铵装置已于6月初因亏损严重而停产;云天化、贵州开磷等主要磷肥企业也开始降低生产装置运行负荷。继2月份全国磷肥产量出现2.1%负增长后,5月份再次显现1.66%的负增长。
农民:化肥购买价超出国家限价水平
记者从一份反映湖南常德市的化肥、农药价格表中看到,该市5月份化肥类价格上涨幅度最大,农药价格大部分上涨。化肥实际销售价格都突破了政府限价。如尿素,省规定出厂价格最高不超过每吨1800元,零售价格最高不超过每吨2100元,而实际出厂价超限价 400元,零售价格也超限价270元。
现实是,就在化肥生产企业“诉苦”的同时,农民们也有一肚子的“苦水”。农民们反映说,“国家支持农业生产的优惠政策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实打实的利益,与所期望的差距比较大。”比较典型的情况就是,每当国家出台支持农业生产的优惠政策时,化肥等农资价格却率先大幅上涨。国家优惠政策本应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却先让“喊渴”的农资生产、流通企业拿走了,农民们只得其名,不得其实,空欢喜一场。而化肥作为农资消耗里的“大头”,农民普遍反映,化肥购置给他们所带来的压力尤其明显,大有从勉强买得起而演变成买不起的态势。
专家:对企业调控要适度对农民补贴不能“惜金”
针对成本推动和境外输入等因素造成近期我国化肥价格同比上涨较多的情势,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等有关专家表示,对化肥生产企业而言,出台化肥调控政策是必要的,但须把握好政策的力度。与众多行业情况相似,化肥企业参差不齐,而以中小企业居多。如果政策过严,使相当一部分生产成本较高的企业退出市场,虽然可以控制住价格,但是一旦化肥供给数量低于农业需求,影响到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将对粮食安全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企业退市、资金外流短时即可完成,若要使停产(转产)的装置恢复运行和资金回流,却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建议有关部门密切关注化肥生产动态,适时调整政策取向和调控力度。
对农民而言,在严格控制农资价格上涨的同时,应审时度势地对农民进行农资补贴。要采取切实措施,从生产和流通两个环节控制化肥等农资价格继续上涨。建议国家在加大对化肥生产企业补贴力度,稳定和降低化肥出厂价的同时,研究因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涨价对农民实行直补的政策,补贴政策不能滞后,更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情势作出及时调整。补贴手段也不应搞“一刀切”,如对种粮主产区和自产自给区可进行分类直补。对种粮自给的农民给予适当补贴,对种粮大户按其贡献大小给予较高标准补贴,且补贴标准应随着生产资料涨价和劳动力涨价而增加。
此外,专家建议,应继续扩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化肥淡季储备制度等所发挥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