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了保障化肥生产供应,促进化肥行业稳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业界期盼已久的化肥市场化机制改革终于取得实质性进展。笔者日前了解到,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化肥市场化改革有利于促进化肥结构调整,有利于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国务院确定了六项政策措施:一是适当控制磷肥、氮肥产能,加强钾肥资源勘探开发建设,合理有序增加钾肥生产。二是适时将所有化肥出厂价格及除钾肥以外的一般贸易进口化肥港口交货价格,由政府指导价改为市场调节价,取消对化肥生产流通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继续对市场集中度较高的进口钾肥实行适度价格监管。暂时保留对化肥生产用电、用气、铁路运输价格的优惠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三是完善农资综合直补调整机制,确保农民种粮收益不因农资价格上涨而下降。四是允许各类投资者进入化肥流通领域,鼓励和扶持发展大型化肥流通企业。五是加强进出口调节,完善化肥储备调控。今冬明春化肥淡储量要达到春耕用肥的20%以上。六是加大对测土配方施肥的支持力度,逐步扩大补贴范围,节约农民支出,减少环境污染。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多年来一直实行政府限价的化肥行业,开始迈向市场化,并将进一步推进化肥结构调整。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透露,我国氮肥产能早在一年前就已出现严重过剩,粗略估算今年仅尿素就将有约600万吨过剩。磷肥也存在同样问题,中国磷肥工业协会表示,行业开工率从2008年9月份起出现了连续下滑,磷酸一铵2008年10月全国产量仅30多万吨。由于下游需求持续疲软,目前氮肥、磷肥企业开工率只有一半左右。只有钾肥稀缺,2/3依赖进口。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分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对钾肥资源勘探开发十分重视,随着我国钾肥自给率的不断提高,流通领域的放开,钾肥实现市场化是大势所趋。
业内多数企业认为,现在放开价格,短期内市场不会产生较大的起伏。目前,尿素、磷酸二铵市场价与出厂限价相差无几,扣除批零差价因素,很多化肥品种的市场价已跌破政府限价。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刘淑兰表示,实施这一政策尚需国家发改委制订相应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