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把“三农”问题列为核心内容,“稳粮”、“增收”成为焦点话题。而测土配方施肥作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的重要农业生产技术手段,也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自我国2005年启动测土配方施肥试点和推广工程四年来,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记者在调查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工作进展并不顺畅,管理体制落后、缺少质优价廉的配方肥、宣贯不到位是造成推广实施不力的重要原因。
实践表明,增加化肥用量对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作用十分明显,但过度施用化肥,不仅会增加农业生产投入,还会降低农产品品质、污染环境,减少农民收入。2003年以后,江、浙、沪等单位土地化肥施用量过大的地区,甚至出现了化肥用量增加而农作物产量减少的现象。同时,施肥不当还造成一些地区生态环境污染。
为此,我国从2005年开始推广按需施肥的测土配方技术,2008年全国测土配方试点项目示范县已由200个增至1861个。专家估计,如果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在全国不折不扣地全面推广,每年应当可减少不合理化肥用量400万吨(折纯,下同),为农民节本增效310多亿元,年节约标煤约千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200余万吨,减少氮、磷损失230余万吨。但实际上,2008年因测土配方施肥所减少的不合理化肥用量仅为120多万吨,为农民节本增效135亿元,节约标煤180万吨,减少氮、磷流失100多万吨。测土配方施肥成效之所以打了折扣,是因为近几年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弱化了测土配方施肥的效果。
一是管理机制不合理。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过程中,全部环节几乎都由农业部门包揽,导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由农业系统“独享”,甚至连配方肥的加工也由农业部门承担,由于缺乏监管,推广实施陷入混乱。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国家每年拨付给各省(区、市)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补贴资金,到了县级以下农业部门就成了一本“糊涂账”。一位省级土肥站官员坦言,一个项目县里每年可以从省上获得50万~200万元不等的测土配方补贴资金,但资金用途几年来没有人认真核查过。“一般下级报个资金数目或列出项目开支,我们也就批了。”这位官员说。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补贴资金在基层成了“糊涂账”的直接后果,就是农民享受不到免费测土和免费指导。有的省号称年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已达2000万亩,占该省粮食种植面积近一半,但记者在该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最成功”的几个村镇采访时,农民们反映:“农技人员根本没有测过土。”而在该省对外宣称的已实施测土配方施肥30多万亩的一个县,记者问起一位全省有名的种粮大户:“是否得到过农业部门的免费测土施肥帮助?”这位种粮大户一脸茫然地说:“哪会免费呀?我自己取样送去检测,氮、磷、钾、pH值4个常规项目的检测费用30元,其他微量元素检测费用50~150元。”
一些化肥企业还向记者反映,为了搞好农化服务,提升自己化肥产品的知名度和当地市场占有率,他们往往自己聘请农技专家和土肥专家组成农化服务队,奔赴目标地为农民免费测土。但却受到一些基层农业部门的刁难。农业部门垄断测土配方施肥的现状,不仅不利于这项工作的正常开展,还极易滋生腐败。
二是缺少质优价廉的配方肥。农业专家、华南农业大学环资学院教授樊小林认为,除了农民盲目施肥外,大量施用易挥发和淋失的水溶性肥料同样会导致我国化肥利用率低下。
“如果我们用缓/控释尿素按测土结果配成缓/控释BB肥,则养分会随作物生长需要缓慢释放,不仅会减少化肥用量,减少农民施肥次数,还能保证养分的均衡供应,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化肥利用率。”樊教授建议,国家应该把缓/控释BB肥作为测土配方施肥的主流品种。因为BB肥的特点是易于配方生产,养分可灵活调整,能完全满足配方肥的生产需求,且加工成本和产品售价低于同养分的高塔复合肥,农民易于接受。
北京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所所长刘宝存也表示,提升缓/控释肥产能,鼓励缓/控释BB肥的应用,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多年的实践表明,大型国有企业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其产品质量和供应能力也有保证,检测手段先进,有关农业部门应改变过去配方肥由不知名的小企业,甚至个体经营户生产的做法,依托大型化肥生产企业,把国家有关扶持政策向大型企业倾斜,鼓励并扶持当地大型化肥企业参与测土配方施肥的配肥工作,为农民生产出质优价廉的放心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樊小林呼吁。
三是测土配方施肥宣传贯彻工作不到位。由于基层农业部门工作人员工作不扎实,宣传不到位,导致农民对测土配方施肥的认识不够。尤其在缺乏明显示范带动情况下,农民很难相信测土配方施肥会带来多大效果。以致于该项工作已经开展了四年,国家累计拿出27.5亿元资金用于补贴和推广,但很多农民依然采用传统的施肥方式进行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