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钾肥进口谈判再次进入了拉锯阶段。
2月18日,中农集团一位副总裁在电话里告诉记者,“2009年的钾肥进口还在谈判中,目前尚未有结果。”
中金公司分析师时雪松认为,“中国进口谈判在五月前难以达成。”
外方减产应对
根据2008年4月中国钾肥进口合同谈判的结果,氯化钾离岸价高达每吨565美元,较2007年上升了400美元,涨幅高达约240%,但这一合同已于去年年底到期。
长期跟踪钾肥谈判的一位权威人士向记者透露,2009年的钾肥进口合同谈判已经在进行当中。今年的谈判,中方仍是以中化、中农为主,外方的主要成员则是BPC、德国钾盐等公司。目前,虽经过数次磋商,但谈判仍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仍然未能就是否降价达成一致意见。
按照惯例,在2月底的行业会议上,谈判双方还将继续进行磋商。记者从相关人士处了解到,中方希望2009年的钾肥进口价格同比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外方则希望能维持2008年时的价格。
为了保持价格,BPC、德国钾盐等世界钾肥巨头已经纷纷采取减产措施。
BPC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司元功在2008年底即公开表示,该公司2009年将减产30%-50%。另外,加拿大钾肥公司宣布减产200万吨,歇尔维尼特将减产45万吨,德国钾肥公司(K+S)则将减产40万吨。
减产正在变成现实。
商务部网站的消息称,2009年白俄罗斯钾肥生产联合体可能减少钾肥出口50-150万吨,比2008年出口将减少7%-23%。2009年一季度白钾肥生产联合体计划出口钾肥63.5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2.5倍。
事实上,针对中方的降价要求,BPC表明了不惜降低销售数量也要维持高价格的态度。
司元功明确表示,BPC对中国在数量上的期望值不高。BPC宣布减产30%-50%,就是为了稳定价格。
作为中国钾肥的主要海外供应商,BPC2007年向中国出售了400万吨以上的钾肥,2008年的出售量也在200万吨左右。
BPC等国际钾肥巨头的信心部分在于日本、韩国等与其达成了CFR(成本加运费)900美元/吨的钾肥进口价格协议。
司元功公开表示,“其他国家的采购一旦启动,BPC在中国的销售就没有了任何压力。在这种情况下,BPC不能排除2009年对中国的钾肥供应价格不上涨。当其他市场涨到800-900美元/吨甚至1000美元/吨之后,我不知道市场后期会出现哪些影响价格的因素。”
中方的筹码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过去一年,钾肥的市场需求已因价格过高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萎缩。
据某公司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累计进口钾肥总量为5409819吨,同比下降了44.19%。
时雪松在其分析报告中指出,钾肥由于国际各大钾肥公司联合减产保价(1季度PCS和Uralkaly等生产负荷只有20%左右),国内部分复合肥企业钾肥库存较低,出现部分采购,短期预计中化等将继续提升价格。但由于高价格压制实际需求,全球成交量非常低。
在市场冷淡之外,中方手中的另一张筹码则在于,国内目前钾肥库存量足以供应一年的钾肥消费量。
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行业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由于前年国内进口的钾肥并没有完全消耗掉,虽然去年进口量只有540万吨左右,但至今国内钾肥总剩余量达600万吨。
一项预计称,今年国内钾肥消耗量在660万吨左右,而钾肥总资源量则达到1080万吨。
对此,司元功则表示,中国估算的库存数量在600万吨以上,但这是从中国钾肥行业来说,而不是以中长远贸易规划本身作为出发点。
“即使2009年中国停止进口钾肥,中国还是要参与国际化肥市场的竞争,那么中国在2010年、2011年还要不要进口呢?我觉得,这不是以长远的眼光看待事物,对钾肥供应商和进口商双方都是一种伤害。”司元功说。
而在另一方面,国内钾肥产能的快速扩张也让中方在谈判中颇有底气。
事实上,高价钾肥也是促使国内钾盐资源开发提速的原因之一。近年来,青海、新疆罗布泊、四川邛崃等地钾肥项目正在逐渐释放。
国投罗钾副总经理唐中凡曾告诉记者,“2009年罗钾大概能达到70到80万吨的产出。”
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行业分会会长魏成广认为,“中国应致力于发展自己的钾盐产业,满足国内需求。”
魏成广表示,对于中国的钾肥行业,掌控资源更可以退守自如。“如果国际钾肥价格低于中国钾盐开发成本,可以暂缓国内资源开发而购买国际钾肥,保护国内资源。当国际价格与中国开发成本持平,海运价格将增加国际钾肥成本,使其在国内缺乏竞争力。同时,国内资源的开发成熟,也让一些利益集团失去垄断的根基。”
另外,中国并非孤军作战。印度去年签订的进口合同也即将于2009年3月结束,这意味着BPC等国际钾肥公司也将面临印度方面的降价压力。
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行业分会指出,印度在今年3月底谈判时将可能将以到岸价200美元/吨的价格向供货商还盘,将是全球钾肥大幅下降的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