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化肥产业预警应急机制。当前化肥产业所遇到的困境,除了经济危机的冲击外,缺少化肥产业预警应急机制也是一个主要原因。当初国际市场近乎疯狂之际,国内企业对国家金融危机将波及实体经济的态势缺少警惕,国内进口环节也存在问题,不能及时应对危机变化的情况,使得国内化肥企业在高位下接下大量原材料,造成巨亏。同时,2008年9月份不合时宜地上调化肥出口关税政策,也说明对危机预警不够。这些都造成目前被动的局面。对化肥企业来说,这段经历得到刻骨铭心的教训,就是必须建立我国化肥产业预警应急机制。国际市场上原油、硫黄、钾盐等化肥原料价格出现了几倍、十几倍的波动,这是从前从未有过的情况。而国内企业对这些原料的进口依赖程度又很大。化肥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又要求其价格不能波动太大,这就给化肥生产企业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国内任何一家化肥企业都根本无力单独应对这一难题。因此,建议国家建立化肥产业预警应急机制,在市场研究、原料储备和建立应急资金等方面有所准备,从全国层面上应对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幻,保障我国化肥生产健康发展。
(二)希望国家能对化肥生产用煤炭价格进行适当的干预。尿素产品近80%以煤为原料,其中60%是块煤,这样的煤炭多来源于外省,但外省煤炭征收出境费,准销票制度、资源保护等垄断性政策,造成化肥原料紧张,块煤价格不断上涨,块煤价格与末煤价格差距越来越大。据了解,块煤高出末煤价格差距是:06年241元/吨、07年269元/吨、08年462元/吨,进入09年以来为511元/吨。高价原料致使化肥生产企业成本居高不下。
目前,从市场来看,化肥生产原料还有上涨势头,对化肥企业发展非常不利。恳请国家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化肥生产所用的原材料煤的价格管理,避免人为增加化肥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目前某省收取煤炭出境费每吨110元,人为增加了化肥企业的生产成本,希望国家能对煤炭价格及不必要的附加收费进行适当的干预。
(三)对化肥生产用电、用气和铁路运输、税收等实行的优惠政策应长久施行并有长远规划。企业反映,进一步扩大对化肥生产企业的政策优惠范围,希望国家能够长久保留对化肥生产用电、用气和铁路运输实行的价格优惠政策,长久保留对化肥生产、流通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希望在金融危机特殊时期,优惠的幅度和力度再大一些,帮扶和扶持中小型化肥企业正常运转。
(四)希望国家政策引导,鼓励银行对化肥企业给予扶持
化肥企业在发展中经常遇到资金短缺等问题,限制了企业的自我发展,他们恳请国家对化肥生产企业发展资金方面出台优惠政策,为化肥生产企业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使我国化肥行业持续发展、规模发展、科技发展、环保发展。
(五)加大对化肥生产企业铁路运输扶持力度。由于铁路运输部门对农资运输车皮安排较少,在企业急需外运产品时不能满足需要,建议铁路运输一定要按照计划及时发运货物,尤其是要侧重保证大型企业化肥运输需要;对于公路运输,物流企业要尽可能提供便利,减少运输费用。
(六)规范化肥市场。一是要切实加强化肥市场监督检查力度,加大监管,打击假冒伪劣坑农害农不法行为,保护化肥生产企业的品牌及名誉,维护化肥市场秩序;二是要提高化肥生产企业准入门槛,平衡化肥企业的区域分布,建立行业退出机制,使消耗高、污染重的小型企业尽快退出市场,确保化肥产品质量,保护农民利益。
(七)建立地方各级化肥行业协会。建议地方政府牵头建立化肥行业协会,为化肥企业开通“绿色通道”,从生产到库存,从销售到运输,大开政策信息互通共享之门。
(八)加大化肥淡储力度。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商务部等应该把化肥的市场调控机制提高到和农产品市场调控机制同等的高度,拨出专项资金,利用淡季农资价格较低的优势,增大淡季储备量,建立和完善地方各级化肥储备制度。据了解,目前河南省还没有建立化肥淡季储备制度。
(九)加大农资综合补贴力度。一方面要增加农资综合补贴的额度,要根据农资市场的特点建立农资价格变动与农资补贴的联动机制,适当增加农资综合补贴额度;另一方面要加快农资综合补贴的发放速度,要总结2006―2008年开展补贴的经验,加快财政资金发放速度,使国家支持政策能够及时发挥最大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