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国在棉花、大豆、小麦等领域不仅早就引入了期货,而且这些期货在引导现货等方面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笔者经调查发现,不少人对引入尿素期货还存在一些认知误区。
第一种认知误区是引入期货就一定会炒高尿素价格,增加农民负担。其实,从已有产品来看,价格走势与成本及国家的宏观政策密切相关,不会因为参与者的炒作而虚高。我国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在宏观调控方面的能力非常成熟,在化肥产品方面,国家对原材料价格、运输成本等都有比较成熟的调控手段。引入期货只是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为现货价格提供了一个新的参照物,国家的宏观调控会变得更加明显。因此,发生价格虚高的现象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是不太可能的。
第二种认知误区是生产企业不用参与期货。笔者在询问一家上市农资生产企业负责人对于尿素市场引入期货的看法时,该负责人说,他们企业属于农资生产企业,不做期货。这就凸显了目前不少企业面临的问题——对新事物的接受和吸收还比较滞后。
其实,引入期货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降低生产企业的风险,通过期货市场为生产的产品买一份保单。这种作用在前几年的棉花行业有着很明显的表现——由于种种原因,棉花价格在青黄不接的七八月份不升反降,导致一些存棉企业血本无归,而另外一些企业凭借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用期货市场赚的钱补贴现货,才得以保全和发展。棉花行业的放开程度在农资行业之前,其发展经历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尿素期货的反思。
第三种认知误区是期货就是投机,参与者都是梦想一夜暴富者。这种观点将期货与股票市场的投机简单地等同了起来。从期货的起源我们不难看出,产生期货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规避风险、保证收入,就像我们进行订单农业一样,是为了保证农民和企业的收入。
有人会说,引入尿素期货,就会有很多投机者参与,通过大量买进合约的方法促升价格,引起现货市场的动荡。其实不然,正因为有了投机者的参与,才使得企业的经营风险能够转移,而且期货的价格信息很透明,当价格过于异常的时候,政府就会采取相应措施来应对。另外,期货合约的买进需要缴纳一定的保证金,随着交割日期的临近,保证金的比例也会不断上升,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投机者的参与度。持仓限额制度和大户报告制度也是防止投机过热十分有效的方法。
虽然尿素期货还没有进入我们的生活,但是期货有着现货所不能及的一些优势,可以作为现货很重要的一种补充。因此,不管尿素期货能否变为现实,都有必要对期货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因为即使尿素期货被否决了,其他化工产品也有可能进入期货市场。算是有备无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