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瘤菌剂从2002年实验到现在已收到很好的效果,亩平均增产大豆16.8千克,亩平均效益32.3元,减少尿素投入达800吨。使用根瘤菌剂可减少因长期使用化肥对土壤造成的破坏、水源污染,同时还可节省能源,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在本月上旬结束的2009年全国大豆根瘤菌剂推广应用现场会上,专家一致认为,实施这种根瘤菌剂对节肥、生态环保意义重大。尤其是在当前化肥价格上涨的情况下,根瘤菌剂市场面临绝好时机。
据了解,大豆栽培采用生物固氮技术是世界主要大豆生产国的成功经验,早在10多年前,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大豆主产大国就已几乎不用氮肥,只用根瘤菌剂和适量的磷肥等矿质肥。根瘤菌剂接种面积占种植面积的30%~60%以上,有的达到100%。这些国家近10年来依靠接种相匹配的高效根瘤菌发展豆科植物的种植,在化学氮肥的消耗量逐年降低的同时保持了作物产量。
而在我国,我国大豆种植约800万公顷,但相比大豆生产大国30%~60%以上的根瘤菌剂接种面积,我国不足3%。谈及国内根瘤菌剂市场的低迷时,秦皇岛领先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志文向记者说,我国也早已研制根瘤菌产品,但是以前一直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一是发酵水平问题,二是货架期(保质期)问题,三是技术不成熟、质量不过关。因农民的不相信甚至是怀疑,使市场推广起来难度非常大。黑龙江省总局农业局董贵军说,大豆根瘤菌剂推广中,由产品到土壤的这一过程,称之为根瘤菌剂推广的“一公里”问题。推广难面临的问题,一是在包装中的根瘤菌剂能存活多长时间,或者说保质期是多长;二是开放条件下,比如拌种后、播种前,能存活多长时间;三是开放条件下,在播种前能够存活的数量。这些问题都是导致根瘤菌剂市场难以推广的因素。
虽然前些年根瘤菌剂市场不景气,但是在本次推广应用现场会上,业内人士对今后根瘤菌剂市场还是抱有乐观的看法。徐志文介绍说,现在根瘤菌技术已非常成熟。这些年来,秦皇岛领先科技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开发、研制使根瘤菌剂逐步走向国际化的成熟技术,公司研制的根瘤菌剂的有效菌数已经超过了20亿/毫升,与美国、加拿大相当,保质期已达到半年甚至是一年。近几年,根瘤菌剂已广泛在黑龙江、河北、山西等省市铺开1500万亩,使大豆增产7%~15%。若这样继续发展和推广下去,根瘤菌剂市场将会扭转以往悲观的局面,市场将会更加宽阔和乐观。黑龙江省土肥站站长胡瑞轩、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徐凤花及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业局董贵军等专家也认可此观点。胡瑞轩说,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主产区,单一施用化肥会造成土壤病害加重,大豆品质下降。目前特别需要改进现有的施肥方式,而实施根瘤菌剂,是改善施肥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虽然现在根瘤菌剂市场面临绝好的时机,但若想大面积在国内铺开市场,大概得需要2~3年的时间。因此,专家建议,一是国家要在生物技术方面进行定向、定量的布局,重点发展和扶持实力强大、真正高科技的生物技术来满足市场需求。二是根瘤菌剂市场的发展对氮肥产业有所冲击,建议化肥产业改变现有产品结构,向环保、节能型方向转化。三是国家给予政策支持。豆科生物固氮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很强的公益性,所以,政策的支持非常关键。要想使其成为农民群众自发应用的生产措施,成为提高我国大豆生产水平的有效手段,政府必须有所作为。四是试验示范是基础。2003年开展的大量的试验示范,获得了很多有价值的数据,但这还不够。试验示范是对根瘤菌产品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也是向农民展示的最好方式,要继续下去。五是宣传培训是重要手段。要想让农民从被动地接受,实现到主动的要求的转变,宣传培训是重要的手段。黑龙江垦区每年都要对种植业农工进行大量的培训。六是新技术需要新的农技推广模式。建议采用与测土配方施肥相结合,在生产大豆配方肥时,把根瘤菌固氮部分考虑进去。另外,大力改变种植业职工的传统施肥观念,推广大豆施肥“大豆根瘤菌+磷酸二铵+钾肥”的模式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