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热门:春耕 化肥行情 尿素价格
首页 > 化肥市场 > 正文

顺应形势 迎接农资创新挑战


农资网 2009年8月6日 10:49 来源:农资导报 【
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如何实现高产高效?来自农业一线的专家虽然观点各异,但汇聚成一个共同目标,就是实现高产高效必须从粗放管理到集约化管理,再到标准化管理。在农业高产高效创建的过程中,化肥农药种子以及农膜企业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企业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创新,才能发挥农资产品的增产增收作用。
  中国农业大学王璞教授表示,干旱缺水地区实现高产高效农业必须从农艺管理入手。华北地区冬小麦节水潜力很大,玉米节肥潜力很大。小麦可以通过前期栽培创造一个高产高效的环境,把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上去。玉米通过生长关键期调控施肥可以实现节肥增产。
  河南农业大学叶优良教授分析河南省1000个“3414田间试验”数据发现,小麦单一施用氮肥、磷肥钾肥的处理对比空白均提高了产量,因此,在河南部分地区实现高产高效还存在很大潜力。他表示,河南地区将通过万亩高产创建示范项目在各个县实现高产高效技术的普及,通过农业局、科技局、肥料生产企业、种植大户将技术成果推广下去。
  不仅河南省正在创建高产高效示范区,广东省水稻也在通过“三控”技术实现高产高效。据广东省农科院钟旭华介绍,“ 三控”技术就是“控肥、控苗、控病虫”。控肥是将化肥施用于水稻生长的关键期,控苗是依靠分蘖成穗,提高稻田通透性。开展高产创建活动以来,广东省农科院通过引进、推广、再创新,实现了水稻“三控”高产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
  黑龙江农垦总局董桂军介绍,为了进一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实现粮食高产高效,黑龙江农垦在农业标准化的基础上,制定了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技术、优质米生产技术规程、玉米机械化行间覆膜生产技术规程、大豆机械化“大垄密” 生产技术规程等一系列标准化技术规程,为2009年45个高产创建农场提供了技术依据,将最终实现“节支增收、高产高效、环境友好”。
  江西省万年县提出了万亩高产高效技术栽培规程,其中包括测土配方施肥、高产良种应用、病虫害综合防治、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管理等多项技术。河南孟津县不仅对全县土壤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的示范工作,还通过培训农资经销商,利用经销商力量推广科学施肥工作。
  山东农业大学姜远茂教授对果树高产创建进行了介绍。他认为,当前果园面临土壤质量退化、养分利用效率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竞争、果树生理性病害加重四个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沃土养根,为根系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实施最佳养分管理技术,协调高产与优质的矛盾,提高养分效率;对树体进行结构优化和花果管理,实现连续丰产稳产。姜远茂教授最后强调,要加强农民的商品意识,对苹果的生产要像对待鸡蛋的生产那样,提供好的营养、好的技术。
  农资产品作为重要投入品必将在产品功能、产品区域适应性上发生变革,企业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全程参与,将获得有效的市场数据、产品研发参考数据,这些可谓是农资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础。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区域高产高效农业建设过程中,基于科学施肥、低毒农药使用、高产品种选育的考虑,也为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众德集团总经理王其选告诉记者,高产高效农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科学家的努力,政府部门的推广,企业的积极参与。众德集团派农化服务人员参加这次会议,就是为了解决在为农民服务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高农化服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作为企业,应该从提供适用产品、组织技术服务等出发,参与到高产高效农业创建中来,用优质产品实现农业高产、农民节支增收。
  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副院长江荣风教授介绍,2008年农业部启动了粮油高产创建试点,其中包括500个粮食高产万亩示范片,102个油料万亩高产示范片。2009年的高产创建活动,在全国选择1700个粮棉油生产大县,建设2600个粮棉油高产创建示范片。其中,粮食作物2050 个,油料作物350个,棉花200个。项目示范区将制定高产高效技术方案,测土配方施肥将作为高产高效技术的重要支撑,还包括高产优良作物品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农机作业技术、农田节水技术等。
  当前,农资企业的竞争已经由产品研发、产量和规模的竞争延伸到服务终端的竞争。氮肥、磷复肥企业都在积极研发既能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环境友好的肥料。农药企业也在积极研发高效低毒的农药产品。高效环保的农资产品将在标准化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农资生产企业也将在这过程中实现竞争力的提升。
【发表评论】 打印本文】 【举报】 【关闭】【责任编辑:YanBO】
相关资讯
行情按地区分类
推荐信息
专题信息
热点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2004-2009©版权所有: 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欢迎您E-mail至:ampcn#126.com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