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人士分析认为,目前化肥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的现状并不是偶然的,主要表现为结构性过剩和阶段性过剩。结构性过剩表现为:一是原料结构不合理,原料运距较远的产品要适当进行原料结构调整,减少原料运输费用;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高附加值产品少;三是技术水平落后,创新能力不足,企业竞争力弱;四是企业结构不合理,装置规模太小,导致开工消耗高、能源效率低。而阶段性过剩则表现为:在世界经济发展较好时,产品出现供应紧张,当金融危机来临时,眼前的项目就变成了重复建设,出现产能过剩。
“中国氮肥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比较严重,而尿素作为氮肥品种的主导产品,在这场危机中更是首当其冲。”山西阳煤丰喜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湖水这样说道。
董湖水同时表示,原料价格的变动直接影响着尿素企业的生产成本,以山西省为例,上半年,白煤到厂含税价在1100元/吨以上,而目前到厂价基本维持在950元/吨,虽降幅远小于尿素价格的降幅,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使一些濒临停产企业还勉强维持生产。随着9月15日之后尿素出口关税回归至110%,出口通道轰然关闭,尿素企业必将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被业内给予厚望的“救命稻草”——出口根本无法承受国内市场严重的产能过剩。据悉,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士也在积极呼吁“零关税”的优惠政策,想通过出口来缓解这一问题。然而,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只是缓兵之计,治标不治本。
从短缺到平衡,从平衡到过剩,中国化肥行业走过了一条“突飞猛进”的道路。截至2008年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氮肥和磷肥的第一生产大国,除钾肥还需进口外,其他化肥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过剩,目前我国的氮肥、磷复肥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比较突出,开工率大幅下降。
我国氮肥生产在1997年开始盈余,而近十年氮肥产量更是以年均增长6.7%的速度发展,最终产能过剩。以氮肥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尿素为例,2008年底,全国尿素年产能已达5900万吨,当年尿素年需求量为5000万吨左右,产能过剩900万吨左右。预计2009年国内新增产能约为430万吨,总产能将达到6300万吨。全国工农业化肥用量总和为5200万吨左右,产能过剩超过1000万吨。
对于磷肥来说,产能过剩的问题长期困扰着行业的健康发展。截止到2008年底,磷酸二铵产能约1300万吨,而国内需求仅550-600万吨;磷酸一铵产能1400万吨,国内需求600-700万吨;但一些地方还在盲目发展。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2008年底,我国现有规模以上磷肥生产企业395家,复混肥料生产企业1024家。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复混肥生产企业约4350家,产能约2亿吨;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生产企业1150家,产能约8000万吨。
严峻的数据已经显示出过剩正在加剧,并已成为横亘在中国经济复苏道路上的拦路虎。中国磷肥工业协会理事长武希彦表示:“目前磷肥的产能过剩应当引起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加强。”
武希彦强调,由于中国磷肥工业的高速发展,行业内积的矛盾也愈发突出,如产能过剩、产品单一、高端精细化工产品发展薄弱、技术创新能力弱等现状严重制约着行业的健康发展,再加之金融危机导致了国内外市场疲软以及高价原料带来企业的巨额亏损,中国磷肥工业已经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