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漏偏逢连夜雨,向来是国际贸易中反倾销重灾区的我国草甘膦产业近日又被列入了财政部取消出口退税的名单之中。
日前,中国草甘膦生产的龙头企业新安股份发布公告称,草甘膦原粉出口退税的取消,从近期、静态上看,短时间内可能会对原粉产品的盈利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在频繁遭遇反倾销与国内取消出口退税等内忧外患夹击之下,草甘膦生产已面临生存危机,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一直以来产能极度过剩、供需严重失衡的草甘膦产业或借此契机掀起一轮洗牌。新安股份董秘姜永平告诉本报记者,据其所知,目前业内相当一部分企业已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
草甘膦全年形势不乐观
在6月2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出的《关于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的通知》中,草甘膦原粉就位列其中。据了解,国内主要公司农药出口利润已十分微薄,2009年年报显示,新安股份农药产品的毛利率为14%,江山化工农药产品的毛利率仅为4.3%。此次取消了草甘膦原粉9%的出口退税率对企业的影响不言而喻。国信证券研究员李晨在研究报告中指出,财政部出台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的通知,草甘膦等产品将面临一定压力,企业经营难度进一步加大,也导致上周草甘膦价格下跌500元/吨至19500元/吨。
对此,姜永平早有预计,他认为,出口退税只是金融危机时期的临时政策,取消是未来趋势。今年公司上半年业绩仍然不理想,同比降幅将会超过10%,全年来看行业形势依然不乐观。
事实上,国内草甘膦的出口环境也较为恶劣,近年来草甘膦多次遭遇其他国家的反倾销调查。包括欧盟、美国、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在内的国家均对我国草甘膦企业提出过反倾销调查。尽管我国草甘膦最大的出口市场美国已于4月底取消调查,让国内企业有所喘息,但巴西却在5月底加大中国产草甘膦的征税力度,由目前的2.1%提高至每公斤最高征税2.52美元。
产能过剩,出口量增价跌
草甘膦是世界用量最大的除草剂之一,反观国内草甘膦行业现状,国内草甘膦的出口企业目前已面临着严重的行业产能过剩危机。2008年年初,草甘膦价格一路飞涨,在暴利诱惑下,国内众多农药生产企业纷纷上马草甘膦生产装置,导致国内草甘膦原药产能在半年多的时间内迅速扩张近三倍。资料显示,2009年全球草甘膦需求量约80万吨左右,而仅中国产能就达103万吨,供需结构严重失衡。
产能扩张后,金融危机转眼即至,需求下降让草甘膦价格滑至企业成本线,国内大部分企业勉强靠出口订单维持生产。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草甘膦出口数量同比增长12.6%,但金额却同比下降64.9%。今年一季度,草甘膦出口数量同比增长14.0%,平均单价同比下降了17.2%。显然,作为我国出口量最大的农药品种之一,草甘膦的处境十分糟糕。去年几家主要公司业绩均大幅度下滑。分析人士认为,如不能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国内草甘膦市场仍难回暖。
取消出口退税成洗牌契机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出口退税的取消对草甘膦产业来说除了短期的负面影响外,也成为草甘膦产业洗牌的契机。姜永平认为,出口退税对企业的影响并不能仅仅用负面一概而论,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取消出口退税的取消,长远来说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行业的整合和维护、行业秩序的建立。“取消出口退税后,业内很多只靠低价竞争的企业难以生存,而此时有技术优势的企业也因此更具备竞争力。”姜永平说。
在今年5月的论坛上,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石油和化工商品部主任周纯认为,今年中国草甘膦产业存在新的发展机遇,行业整合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不少中小企限产、停产或迫于生存压力希望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买家”。此时,有实力的企业可以及时出手,通过兼并和重组等手段扩大产能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促进整个行业的资源整合和市场秩序的回归。同时,国内不断提高的环保和节能减排的要求将逐渐提升行业的准入门槛,许多农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将面临出口无利可图,甚至亏损的境地,最终不得不退出市场,有利于行业整体素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