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热门:春耕 化肥行情 尿素价格
首页 > 农药市场 > 正文

草甘膦产业:彩虹总在风雨后


农资网 2010年8月2日 10:12 来源:农资导报 【

 “草甘膦行业目前正处于洗牌进程之中,市场低迷的现状短期内不会改变。虽然与同行相比,新安化工有自己的独特优势或者说实力,但是毕竟我们面对的是一场全行业的调整,所以我们要做好过几年苦日子的准备。”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伟直言不讳地说, “眼下我们迫切要做的,是沉下心来,练好内功。”

 金融危机冲击巨大

 新安化工是中国草甘膦龙头企业,其草甘膦产能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孟山都公司,技术水平和综合优势居国内领先行列。2008年上半年,金融危机暴发之前,草甘膦市场曾上演过一轮波澜壮阔的行情,原药价格从每吨2万元一路飚升至超过10万元,草甘膦生产一时成了“暴利产业”。2008年5月份后,随着国内外草甘膦新增装置纷纷投产,尤其是美国孟山都停产装置恢复开车,全球产能迅速膨胀,疯狂行情随之宣告终结,此后草甘膦价格一路下跌,到10月份国际金融危机暴发时,市场已是哀鸿遍野。这种低迷的状况一直延续至今。目前草甘膦市场价格仍在每吨2万元左右徘徊,行业普遍陷入亏损。

 内忧外患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新安化工受到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 2009年该公司年报显示:全年主营业务实现销售收入38.50亿元, 同比下降46.7%;利润总额3.46亿,下降84.1%;净利润2.97亿元, 同比下降82.6%。从2009年与2008年的数据反差,草甘膦过山车式的狂涨暴跌亦可见一斑。

 循环经济产业链 弥补利润损失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即使在草甘膦行业全局性亏损的前提下,新安化工依然取得了一定赢利,已属难能可贵。

 凭借长期打造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新安化工在危机面前显示出了非同寻常的淡定和从容态度。新安化工拥有专利权的“草甘膦—氯甲烷—有机硅”循环经济产业链,将草甘膦副产物氯甲烷回收,再用于有机硅生产,形成氯资源的循环,不仅使有机硅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草甘膦价格低迷造成的利润损失。 2009年下半年以来,有机硅行业率先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场缓慢企稳上升,今年上半年更是呈现出供需两旺、量价齐升的良好局面。正因为如此,在其他草甘膦企业纷纷降低生产负荷乃至关门停产的背景下,新安化工的草甘膦装置依然可以保持正常运行。

 完善一体化产品体系

 近年来,新安化工一直把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链竞争力提升放在了首要位置,每年投入巨资开展技术创新和新项目建设,并且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2009年,新安化工承担了2个国家重点产业振兴技术改造项目,3个中国石化协会和国家“十二五”石化行业振兴规划选题,5个省、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新产品计划项目,这些项目均获得了国家财政资金支持。此外,公司还积极开展技术课题研究开发,全年共设立课题46项,有4项达到中试目标,开始进入产业化设计。2008年,公司通过股权收购入主杭州市化工研究院成为第一大股东后,双方共同搭建了高层次创新平台,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领域开展研究,为公司下一步发展积蓄了能量。有耕耘必有收获,这一年新安化工共申请13项发明专利,获授权12项,并获国家专利优秀奖1项。公司相继建立了专利预警机制、技术保密、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并积极参与产品标准制定,负责起草的1项标准获公布,取得了行业的话语权。

 新项目建设有条不紊地推进。2009年新安化工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63亿元,包括草甘膦加压水解技改、热电脱硫改造技改等24个项目陆续实施,有的已经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2010年,新安化工拟再投资 14.4亿元,包括4.5万吨/年室温胶项目二期工程、绿色农药剂型项目二期工程、溶剂回收节能新工艺等20多个技改项目将相继实施。这一系列新建项目的实施,将使新安化工的一体化产品体系更加完善。

 产业规划资源整合

 “草甘膦行业产能过剩和不公平竞争的问题由来已久。”谈到行业中存在的跟风建设以及打价格战等乱象,王伟董事长显得有些无奈,“过去我们曾寄希望于政府主管部门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出手整治,也在各类场合呼吁行业内部要加强自律,现在看来收效甚微。这是整个行业的问题,我们无力改变环境,只能去适应它。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把企业自己的事情做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坚持到最后。”

 草甘膦行业产能过度扩张带来的恶果已经显现。究其原因,用王伟董事长的话来总结,无非是三点:一是部分投资者缺乏战略眼光,过分追求短期利益;二是地方政府不恰当的政绩观和利益驱动,导致地方保护主义盛行;三是国家职能管理部门缺乏对产业明晰的发展规划,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建设和监管力度没有跟上。

 针对这些问题,王伟提出三条建议:首先,国家职能管理部门要明晰产业规划。每个产业或重要品种应有一个清晰的、整体系统的、中长期的发展规划。确定优势品种,大力扶持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鼓励企业加大对研究开发经费的投入,同时要加大对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其次,要强化源头管理。对于新建项目要采取有效手段予以控制,避免低水平、小规模的重复建设。提高准入门槛,加强环保安全监督,努力为行业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最后,出台政策扶植优势企业做强做大。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参与重组,国家要制定有利于企业重组的政策,打破地方保护,推动强势企业进行跨区域的资源整合,通过资本运作来提升现有产业的资源利用率和竞争能力。

【发表评论】 打印本文】 【举报】 【关闭】【责任编辑:YanBO】
相关资讯
行情按地区分类
推荐信息
专题信息
热点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2004-2009©版权所有: 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欢迎您E-mail至:ampcn#126.com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