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一些基层农药销售人员叹苦经:“现在的农民,对新生事物好像既敏感、又谨慎。一种新农药出来,没有一两个销售年度周期,是很难被他们接受的。”他们随即数落了一些“卖不动”的新农药品种,从陈列的样品看,有的甚至已经是上柜近两年了,都快成为新的“老农药” 了,还是不被农民看好。
如今农民朋友为啥对新品种农药持观望态度,慎之又慎地选择自己熟悉的农药品种?厂家和经销商如何把握新农药产品推广普及的“节点”?
作为一种新品农药,从实验室要走进万顷田野的庄稼地里,一步也离不脱宣传推介。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商家对生活用品大力宣传推介的鼓动,其实,我们在新农药产品的应市方面,同样要牢牢地把握好宣传推介中的一个个“节点”,通过媒体广告、农村电影、新品赶集、户外广告等方式把这些“节点”做亮。
新农药产品少不了先行示范,少不了实地展示。通过选能人、选地块、抓组织,牢牢把住“节点”。选择录用那些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对科学种田、新技术、新品种应用感兴趣,且思想开放、具有威信的农户作为实验者,由他们担当新农药在本地实验样本的载体。在选地块的时候,要选择具有综合性个性特点的“代表地”,此类比较式推介方法,能够直接打消部分农民对新品农药的误解。此外,新农药的示范推介,要有好的组织实施过程,实行由当地农科部门、农药营销门市、农户、实验基地“一条龙”联动,达到示范过程纵贯一条线,横向影响一大片的效果。
新品农药推广普及难,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新农药价位偏高。因为价格虚高,农药研制者、生产者给自己垒砌了“挡门石”,将相当一大部分农民拒之于门外。或许营销商会更多地考虑利润,殊不知,价格不菲的新农药会令农友们 “论价色变”,面对新品农药望而怯步。客观上,厂商为了推介新品,在推介总费用方面加重了份额。例如包装问题就是突出一例。现在有些新品农药的包装过于繁琐,过于奢华。难怪有农民指着包装这样说:“不就是农药吗?怎么弄的像‘贡品’似的,再怎么好看豪华,一到田地黄土垅中,不就是随手一扔成为废品了?还不是抬高了药价?”所以,在价格推介这个方面的“节点”,就是在定价合理、中位定价、降低中间费用、压减包装成本等“节点”上,再努力压低新品农药的售价,让农民在新品农药的性价比上得到“让利”,因而接受的舒心放心,这样的新品农药还会没有市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