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现阶段我国化肥出口并没有影响我国化肥行业的发展定位。我国化肥行业的发展目标是“最大程度地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经过多年努力,近10年来我国终于实现了氮肥和磷肥完全自给、钾肥自给率大幅提高的阶段性目标。目前,我国氮肥和磷肥年产能规模已达到数千万吨,年出口量几百万吨仅占总产量的5%~10%,是在完全保证了国内基本需求的前提下、仅仅为提高生产效益而采取的行为。回顾1997年前,我国化肥不能自给时,每年都要进口大量化肥,国际市场波动很大,国家和农民都不堪重负。而我国花大力气实现了化肥自给有余的局面,对保护国家和农民的利益显然起到了积极作用。
再回首2010年的国内化肥市场,旺季期间国内供应旺盛、价格低迷,化肥企业获利很少甚至亏损,很多企业是为了维持装置开工率而不得不亏损运行,库存的化肥在淡季出口,如果能挽回前期亏损就算不错了。
2010年1~8月,化肥行业平均销售利润率4.16%,其中氮肥行业仅仅0.74%,磷肥行业3.08%,远低于化学工业平均5.42%的水平。全行业利润率水平如此之低,已让很多生产企业萌生退意。如中石化已提出2015年之前逐步退出氮肥生产业务,这不能不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试想,如果明年有大量化肥企业停产,造成化肥供应紧张,再回到供应紧缺年代,那将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带来多大的影响。
当前,国内化肥市场“旺季不旺、淡季不淡”的局面,很重要的原因是多变的化肥关税政策导致的。政策是游戏规则,化肥企业的行为并没有违背规则,出口化肥只是在规则的要求下进行的“自救”行为。如果政策把企业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都夺走了,化肥企业这个大农业产业链条上的关键环节都生存无路,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就是奢谈。
其次,化肥优惠政策是造成一些人对化肥行业形成错误认识的重要原因。化肥行业享受的优惠政策,是长期与政府限价相伴相随的,优惠并没有使行业和生产企业获得高额利润,化肥行业利润率长期低于化工行业平均水平就是最好的证明。此外,目前化肥优惠政策越来越少,而且覆盖面有限。如电价优惠仅提供给小氮肥企业,天然气优惠仅提供给天然气氮肥企业。运费优惠是普遍性的,但由于铁路运力紧张,现实中许多化肥产品也不得不执行一般运费水平。何况,化肥优惠政策并没有使利益留在化肥生产环节,化肥行业只不过是“经手人”,将利益向下游传递。近几年来,在国际化肥价格高涨时,我国维持了全世界最低的化肥价格,相当于每年给农业补贴数百亿元。
再次,如果说化肥关税需要调整,那么调整的方向不应该仅仅是为了控制化肥出口量,抬高基准价、重划时间段都不过是权宜之计。化肥关税调整,更应该向着改善市场环境、创造公平竞争条件而努力。2009年1月24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改革化肥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标志着我国化肥行业向市场化迈出了重要一步。然而,接下来化肥出口关税的频繁调整,让人感觉化肥行业的真正市场化仍然遥不可及。
为了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笔者认为,我国必须尽快实现化肥行业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真正实现化肥行业的公平竞争,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破我国化肥行业产能阶段性过剩、竞争格局不合理的不利局面,化解供需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