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钾肥产业在“十一五”期间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已形成了科研、设计、设备制造、施工安装、生产、销售、农化服务等一套完整的产业体系,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产能产量迅速增长 据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肥)行业分会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09年底,中国已形成的资源性钾肥生产能力约390万吨(K2O),比2004年增长了 120%;加工型钾肥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近200万吨实物量。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钾盐生产国。已开发盐湖有察尔汗、马海、(东、西)台吉乃尔、大浪滩、大盐滩、大柴旦、茶卡盐湖、罗布泊盐湖等;钾肥品种主要有氯化钾、硫酸钾、硫酸钾镁肥。预计2010年钾肥产量将达到350万吨K2O。“如果国际市场钾肥价格高过农民的承受能力,中国国产钾肥完全可以满足农业需求下限,从而保证中国的粮食安全。”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肥)行业分会秘书长亓昭英说。
产业布局更趋合理 “十一五”期间,中国钾肥产业布局正向着国产、境外、进口三部分合理配置运作。其中,青海格尔木地区13家小钾肥厂,通过大企业收购兼并,企业规模扩大,钾资源利用更趋合理,大大提高了钾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贫化率。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120万吨项目的投产,大大增加了国产钾肥的产能,一举使国产钾肥的实物产量突破了500万吨。加之青海盐湖低品位固体钾矿资源利用技术的突破,还将可新增100万吨氯化钾实物;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二期工程,计划新增170 万吨的钾肥产量。境外钾资源的开发在近几年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分别在老挝、刚果(布)、加拿大等国家取得了钾资源的探矿权和采矿权证,在今年或明年,老挝钾项目将投入生产。
钾肥进口方面,中国钾肥强大的购买能力以及中国国产钾肥半边天的顶起,中国在钾肥进口谈判桌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大,进口钾肥的成交价格一直是世界上的“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