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二届国际水溶性肥料高峰论坛在新疆召开,会上,各地的农业专家与代表分别就国家政策、技术标准制定、厂商技术创新、市场推广、发展现状及前景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深入剖析和探讨。探讨随着我国相关农业政策的不断完善、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如何实现技术创新,如何与政策结合、借鉴国际经验、发展适销对路的产品,特别是如何寻找切入点,在市场竞争中把握商机,发展水溶性肥料。
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水溶肥料作为一种与节水灌溉农业、立体高效栽培、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配套产生的一类新型肥料,具有提高肥料利用率、节能环保、节水、省肥、省工、增产的特点,是未来肥料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水溶性肥料和膨大剂有本质不同,后者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属于农药。”
“水溶性肥料更节水,效率更高。”
“水溶性肥料,农作物更容易吸收。”
日前,在第二届国际水溶性肥料高峰论坛上,来自各地的农业专家对水溶性肥料的解析,仿佛给大家上了一场生动的科普讲座。
一问:为何易吸收
“使用水溶肥是科学施肥的要求。”华南农大资环学院作物营养与施肥研究室主任张承林教授说。
张承林告诉记者,溶于水中的养分,植物更容易吸收。以根系吸肥为例,在吸肥过程中,靠近根部的容易吸收,远离根部的养分相对浓度就较高。而自然界存在一个扩散过程,远离根系的高浓度肥料,会随着土壤扩散到根系,而扩散需要水的参与。
“叶面吸肥,也需要水的参与。”永业科学院院长仝宝生表示。
据了解,叶面施肥是通过作物叶片为作物提供营养物质的方式,植物的叶片有上下两层表皮,由表皮细胞组成,上表皮细胞的外侧有角质层和蜡质,角质层由一种带有羟基和羧基的长碳链脂肪酸聚合物组成,这种聚合物的分子间隙及分子上的羟基、羧基亲水基团可以让水溶液渗透进入叶内。
“在对腐植酸等水溶性肥料的研究中发现,水溶性越好,喷施到叶面,作物更容易吸收。”仝宝生说,“所以我们一直在提高产品的水溶性。”
二问:节水节在哪儿
“既然是水溶性肥料,肯定需要消耗水,为何反而更节水呢?”
针对记者的疑问,仝宝生解释:“即使传统的施肥方式,如撒肥,如果没有降雨,没有灌溉,作物是无法吸收的。因此水溶性肥料结合灌溉农业,做到水肥一体,具有节水、省肥,省工省时的特点。实践证明,水肥一体化的施肥方式和传统浇水施肥相比,节水达到50%以上,有的甚至能达到90%。”
据介绍,我国现在有耕地1.3亿公顷,农田灌溉面积占耕地的总面积56%,根据我国节水灌溉发展规划,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9亿,所需粮食约8000千亿多公斤,比当前增加2500多亿公斤,为此农业灌溉的面积,需要大量增加。“在水资源供应不能完全解决的情况下,灌溉面积的扩大,将主要依靠节水灌溉区域。”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所长王道龙说。
“发展灌溉设施,像滴灌、喷灌等,都要求用水溶肥,灌溉越精细,对肥料的溶解性要求越高。如最精细的滴灌,对水溶肥的要求最高。”张承林说,否则容易出现肥料堵塞问题,比如滴灌,如果水溶性差,很有可能刚刚用水,过滤器就会堵塞,需要立即清洗。“这不仅会影响灌溉设施,还会浪费大量的人力。”
“如果灌溉设施较少,或者堵塞的间隔时间较长,清洗起来还可以忍受。”仝宝生说,“但大面积的灌溉,根本忙不过来。”他建议,应该在提高肥料溶解速度与降低水不溶物含量上下工夫,开发出更高端的水溶性肥料,以提高灌溉效率。
三问:怎样省工省钱
水溶性肥料怎样省工?
“关键还是靠水肥一体化技术、设施灌溉。”成都市新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裁刘晓霞为大家列举了一组数据:
以800亩香蕉地为例,普通浇水施肥,加上深埋,浇水一次,施肥一次,大约需要107个工到240个工。而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只需浇水一次,需要8个工左右,最少省99个工。
省工就是省钱,即使算上灌溉设施的费用,水肥一体也更省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节水处处长高祥照也为大家列举了一组数据:
用灌溉施肥,灌溉的设施,最贵的按3000块钱一亩的投入,用15年也就每年200块钱。但是普通的灌溉设施,如渠灌,中等的,大概每亩1200块钱的投入,设计的是5年的使用期,这样算下来,比灌溉施肥还要高。
四问:和膨大剂区别何在
“水溶性肥料有改善作物品质的功效,让作物更饱满,它和膨大剂有何区别?”
“严格来说,膨大剂在我国属于登记允许使用的农药品种,和水溶性肥料有本质区别。”仝宝生说,水溶性肥料,是指经水溶解或稀释,用于灌溉施肥、叶面施肥、无土栽培、浸种蘸根等用途的液体或固体肥料,主要是为植物提供氮、磷、钾及必需的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以充分满足作物健康成长的需要,比如永业的腐植酸水溶肥料等系列产品。“就好像人生长发育一样,营养充足,自然长得更高更壮。因此,水溶性肥料是和膨大剂有本质区别的。”
据了解,大家常说的“膨大剂”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中的一类。它具有加速细胞分裂,促进细胞增大、分化和蛋白质合成,提高坐果率和促进果实增大的作用,常用的有氯吡脲、赤霉酸。在我国,氯吡脲主要用在西瓜等园艺作物上,赤霉酸主要用在柑桔等作物上。氯吡脲、赤霉酸在我国属于登记允许使用的农药品种。我国在批准农药登记时,在农药标签上规定了用药时期、用药剂量和施用方法,标注了使用范围和安全间隔期。同时,我国还先后制定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和农药残留标准,指导和规范农药使用。
五问:怎样合理使用水溶性肥料
“要想合理使用水溶性肥料,还得掌握一些施肥原则。”华南农大资环学院作物营养与施肥研究室主任张承林教授说。
一是少量多次,这是最重要的原则,可以满足植物不间断吸收养分的特点。植物跟人一样,24小时都需要营养;二是一定要做到养分均衡,特别是滴灌。因为在滴灌情况下,作物对土壤的依赖性减少,对肥料的依存度较高;三是特别注意电导力。主要原因是防止肥料烧坏叶面和根系,特别是用喷灌和微喷灌的时候。因为肥料浓度过高,水分有蒸发,马上叶子就烧了;四是避免过量灌溉。过量的灌溉,是浪费水。此外水溶肥大部分含有速效氮,容易随水跑掉的,造成浪费;五是要了解灌溉设施的应用和水的酸碱度,避免应用时肥料产生沉淀,降低成效。特别是在盐碱地上施用,容易产生碳酸钙等。可以拿少量的井水做一下实验,看看用多少量会产生沉淀;六是注意施肥的均匀性。
六问:怎样看水溶性肥料效果
会上,仝宝生向大家介绍了水溶性肥料中的腐植酸的效果。
据介绍,永业生命素是含腐植酸的水溶性肥料,是利用我们内蒙古自治区蕴藏丰富的风化煤和褐煤作为资源,通过降解,萃取、活化等处理,取得高活性的腐植酸(黄腐酸),再将之与氮、磷、钾、中、微量元素等,通过螯合、饱和、复配等创新技术的应用,制备出的含腐植酸水溶性肥料。
黄腐酸的主要功能有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肥料养分的利用率,改善农产品的品质,提高作物的抗病性。仝宝生说:“永业生命素这种含腐酸酸水溶性肥料,具有提高作物生长速度,提高酶的活性,增加农作物抗旱、抗寒、抗病能力,同时可以改善作物品质,刺激作物生长的功效。经过实验,粮食作物的能够普遍增产10%—15%,蔬菜瓜果增产15%—30%,投入与产出比一般在1∶10以上。在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约农业用水,减少生态环境污染,改善作物品质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功效。”据了解,永业生命素产品研制成功之后,于2008年4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09年11月,获得国家农业部颁发的国家肥料正式登记证;2010年12月,获得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还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生产资料证明商标使用证”、第十五届中国杨凌农业高科技成果博览会后稷特别奖。
■ 相关新闻
水肥一体化刷新冀麦单产纪录
6月18、19日,农业部专家对河北省赵县、吴桥县两地块麦田进行实打实收,实施“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项目的麦田增产非常明显,单产704.98公斤再次刷新刚刚创造的701.9公斤高产纪录,分别比同一品种、同一地块实施常规灌溉的麦田每亩高出89.4公斤和169.18公斤,均打破2010年前河北省小麦高产纪录。
据了解,这两块地均是由国家半干旱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承担的“河北省小麦微灌水肥一体化高产高效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示范田。华北人均水资源仅为全国的1/7,在该地区开展小麦、玉米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一项好技术,要坚定信心,大力试验示范,为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基础。”在实打实收现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夏敬源说,可省工50%、节水50%、节肥20%、节地10%、增产15%以上,具有轻简、生态、低碳、高效等优点,坚持“政府主导、技术主推、企业主动、农民主力”,进一步完善技术产品,因地制宜制定技术规程,以典型引路大力展示示范,深化相关研究。要探索机制,培育有效载体,强化各项措施,加强宣传引导,实行市场动作,形成推进试验示范强大合力。
河北微灌水肥一体化 一年省出3个白洋淀
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河北省重大科技实施项目。项目主研人翟学军介绍,该项目是在微喷条件下,配合水溶性配方肥料对小麦(玉米)水分养分需求特征和水肥耦合优化效应以及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等进行集成研究,探索新的节水灌溉制度和供肥制度,建立新的水肥一体化技术体系,使小麦(玉米)产量提高25%以上,节水40%以上。
2010年,河北省在石家庄、邢台、邯郸等地安排了小麦、玉米微灌水肥一体化试验和示范。结果表明,该技术平均增产93.6kg/亩,增产幅度达26%,节水30%以上,平均亩增收节支200多元。
为加快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今年,河北省在赵县、藁城、吴桥、任县、永年等十几个不同类型的生产区域进行示范推广。日前,专家对各示范点测产显示,小麦产量均高于常规对照。藁城市沙土地和景县盐碱地示范点在亩节水50%的条件下,小麦长相优于常规管理,预计亩增产40%左右,同时节水、节电、省工等方面普遍受到当地农民认可。
小麦栽培专家李晋升得出一个结论,在小麦生长期,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亩均可节水85立方米以上,如果全省3600多万亩小麦全部推广这项技术,每年可节约30多亿立方米水,约3个白洋淀的库容量,同时新增耕地近26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