钾肥让中国纠结。2009年前的很多年,我们曾经70%以上的钾肥依靠进口,但我们没有定价话语权,话语权在哪里?在海外垄断企业手中,在上帝造成的资源分布的极度不均衡中。供方垄断者多年来通过调控产量玩弄价格于股掌之上,已经成为钾肥需求方的心痛史;它也在国际垄断企业的战略布局中。必和必拓一直在进行“钾肥帝国”的布局,而淡水河谷也不遑多让,以超越上帝之手在强化着资源的垄断。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就认为:过剩并不影响垄断厂商的定价。一旦市场好转,垄断程度加剧,价格就存在大幅提高的可能。
垄断之痛逼出了中国的海外寻钾之路。郑绵平等有识之士多年前就提出,中国在钾肥方面应该走“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的道路,加大“走出去”的力度,开发海外资源。这无疑已是业内的共识。本报曾经报道的中农矿产公司、云南中寮公司、老挝—中水电开发公司、四川开元集团在老挝的钾盐开发项目,以及中川国际矿业公司的加拿大KP-488矿区300万吨钾肥项目,在海外钾肥巨头垄断、包围的氛围中,益发彰显出中国的海外钾肥项目的战略意义——打破垄断,为中国农业、资源产业布局贡献力量。
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对中国海外寻钾之路就不能奢望毕其功于一役,更不会急功近利,仅仅以钾盐钾肥的矿物实体量来衡量这个战略的得失;而事实上,中国的海外钾肥项目也绝非“面子工程”。在具体项目的开发、操作中,他们得到了政府的认可、金融部门的支持,体现了中国钾盐钾肥技术的进步,展示了巨大的潜力和良好的盈利前景。以上期报道的开元集团位于老挝甘蒙省他曲县南部的钾肥项目为例,在2008年10月与老挝政府签订探矿协议后,短短三年时间,开元集团就在政府和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入巨大人力、财力,规模为年产50万吨的氯化钾项目经过紧张施工建设,预计年底即可投产。据介绍:该项目首采区钾盐储量两亿吨以上,远景储量达7亿吨以上,从长远来看,它无疑将为增强中国在国际钾肥格局中的分量添上浓重的一笔。
对比中国石油开发几十年的历程,对比中国煤炭使用上千年的历史,我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的眼光去看待中国海外寻钾之路。沾沾自喜不免过于肤浅,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也不足取。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因为阳光总在风雨后,风物长宜放眼量。近日,作为我国中长期融资主力银行的国家开发银行四川省分行与开元集团签订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在未来五年内,国开行将给予50亿元人民币总量的项目融资支持,推动开元集团老挝钾盐项目的顺利发展。中国农资钾肥观察家栏目注意到国开行四川省分行领导在现场考察该项目时的表态,国开行不仅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项目,而且认识到这个项目一旦建成投产,将对增强中国在国际钾肥谈判中的话语权、缓解国内钾肥短缺压力、支持国内农业生产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这可以算是对“风物长宜放眼量”眼界与境界的很好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