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2011年里,氯化铵也算是风光无限了,去年的同期价格还在700附近徘徊,而下半年却一路飙升,最高价位触及1250元/吨,今年是否能重演去年大好局势,我们可以从最近市场走势中窥得一二。
海关数据显示:2012年1月,中国氯化铵出口总量7.1万吨,出口金额1361.4万美元。去年同期出口4.5万吨,同比上涨57.78%,环比下跌4%,出口月均价192美元/吨。而三月初国内氯化铵价格的持续上涨,影响其价格波动因素较多,短期上涨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1、去年在二元肥出口的带动下,氯化铵货紧价扬,为高价位打下基础。除国内需求外,也直接或间接出口相当一部分氯化铵,供需趋于平衡,库存略显不足。
2、今年春节较往年提前,春耕备肥开始较早,下游需求提升,厂家备货大多不足,受尿素高价影响,氯化铵年初低价位高性价比显现。
3、年初纯碱行情低迷,企业徘徊成本线;部分企业停产检修,开工率明显下滑,据本网统计,受西南地区原料短期以及部分厂家纯碱生产线减产因素影响,目前国内农业氯化铵日产量仍不足3万吨,大部分地区供货紧张,市场需求在即将到来的二元肥出口拉动下,原料需求爆发出来,价格也水涨船高。
从长远角度来看,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
首先,原料成本方面,近两年原料价格不断上涨是氯化铵价格上涨的源动力,而天然气短缺,电力成本增加,煤炭资源紧缺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其次,市场方面,氯化铵价格上涨主要是由复合肥市场和尿素市场带动的,近期,国内复合肥市场需求量较大,而且出口量也在不断增加,这使得我国氯化铵的需求量大增。据相关资料显示,最近由于国际市场的磷酸二铵价格较高,大部分化肥进口国家在减少磷酸二铵进口量的同时,增加了我国氮磷二元肥的进口,这使得我国的氮磷二元肥出口量大增。而氯化铵是生产氮磷二元肥的原料之一,因此,随着氮磷二元肥出口量的增加,国内氯化铵的需求量也在不断上升。而且,现在农民种植玉米更倾向于高氮复合肥,国内市场对高氮复合肥的需求量较大,作为复合肥原料的氯化铵,其需求量也会增加。
另外,从供需面看,近十余年,中国耕地面积持续下降,目前中国耕地面积的萎缩已接近18亿亩的警戒线。耕地的减少肯定会造成化肥需求量的相对降低,在耕地面积连年下降的背景下,合理施肥对农产品产量的增长起到了重要的基础作用。而复合肥相对于单质肥,肥效好,流失少、利用率高,虽然价格高于单质肥,但化肥利用率提高后,平均化肥支出费用反倒会降低,所以近几年,复合肥产能快速扩张。作为复合肥的上游产品,氯化铵除少量可在水田直接施用外,主要依赖于复合肥的消费情况,从2011年整体形势预测看,未来复合肥开工率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对氯化铵的需求仍有增长空间,在尿素价格不断攀高的同时,价格偏低的氯化铵会挤压现有尿素市场份额。
近几年,氯化铵在我国氮肥产量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总产量呈现持续增长态势:2004年510万吨,2005年603万吨,2006年624万吨,2007年725万吨,2008年860万吨,2009年937万吨,但是前年由于天然气供应紧张及节能减排限电影响,西南及华东、华中地区的联碱装置都出现过过低负荷运行的情况,使得2010年农业氯化铵总产量略有减少,约为915万吨。而2011年氯化铵产量较2010年增加200多万吨,约1174万吨。
我们知道化肥的需求完全是依赖于农业的使用情况,但是近几年,气候异常恶劣,这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加之全球经济持续升温,由于可变因素过多,未来影响氯化铵行情走势已不能单纯从供需方面考虑,2012年氯化铵市场依然变化莫测:供需情况,新增扩建项目陆续投产,未来氯化铵的产能过剩压力凸显;气候因素,天气变化对化肥需求使用影响较大;宏观面,全球通货膨胀,由于近几年天气异常导致种植环境恶化,农产品歉收造成的物价上涨,目前化肥成本占整个农产品生产成本比比重较大,粮食和蔬菜生产成本中,化肥的成本分别占到21%和18%,仅低于人工成本,对农产品的价格有直接影响。市场心态,经历了2008年的经济危机,市场人士的风险意识愈加强烈,未来这种谨慎的采购心态仍会影响氯化铵的市场走势。
综上所述,未来氯化铵市场仍有扩容可能,从长期来看,氯化铵会保持一个稳定上涨的趋势。并且目前市场需求依然旺盛,短期内仍有上涨动力,而近期的氯化铵价格已接近去年最高价,相比尿素价格而言,上涨过于迅猛。从目前性价比来看,以达到短期理想价位,后期上涨空间有限,随着市场前期检修厂家陆续恢复生产,市场会很快达到供需平衡,价格也会逐步回落,后期应保持谨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