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此次由安徽省出台的控失肥标准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所、安徽帝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六国化工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参与起草,目前已进入最后审定阶段,预计本月底前后正式发布。新的地方标准出台后,意味着此前一直执行企业标准的控失肥产品在安徽境内有了统一的标准与合法身份,将大大促进控失肥的生产和使用。
据安徽帝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永国介绍,控失肥是肥料领域一项原创性技术,与传统的缓控释技术路径不同,它是通过“网捕”并固定住化肥养分,减少其在土壤中的渗漏、径流和挥发,从而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目的。数年的大田示范试验显示:使用控失肥的地表径流氮磷钾损失比普通肥减少47.8%,渗漏流失减少50%,氨挥发减少17%~32%。
王永国说,作为肥料领域一项全新的技术,肥料控失技术问世十余年来,尽管得到多个部门的认可,但由于与现行缓释肥国家标准规定的技术原理迥异,无法纳入该项标准,给肥料控失技术及其产品的应用推广带来一定影响。
事实上,与化肥控失技术的应用现状一样,近年来,由于肥料创新步伐加快,诸多新型产品由于受到现行标准制约而无法获得合法身份,难以迅速实现产业化发展和大面积推广。在王永国看来,根源之一在于政府管理模式与企业创新思维之间存在一定程度背离。他说,在新型肥料管理上,政府第一位的要求是合法性,其次是安全性,最后是有效性;而企业和科研单位在创新过程中的思路恰恰相反,他们首先考虑产品的有效性,然后依次是安全和合法。他认为,如果每个企业在创新之前先考虑合法与否,研发也就很难延续下去。
业内认为,在肥料标准建设上,既要通过完善标准让真正的新产品及时获得合法身份,以呵护企业创新精神;也要杜绝一些产品假借创新之名,钻标准制定的空子,导致企业标准过多过滥。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商照聪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有相当数量产品按照企业标准在地方备案,而企业标准要升格至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乃至国家标准,首先要保证将新产品的技术原理阐释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