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从中央一号文件到政府工作报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成为扶持农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而推广新型肥料和新型施肥技术则是科技支农的重要内容。
肥料利用率低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数据表示,2011年我国氮肥施用量2400万吨,因肥料利用率低,直接损失肥料约1000万吨,折合人民币约340亿元。同时,这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我国《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结果显示:面源污染中最重要两大指标总氮和总磷的农业源排放分别占57.2%和 67.3%;氮肥产业排放温室气体约占全国总排放量的8%。因此,使用肥料利用率高、环境友好的新型肥料已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发力点。
缓控释肥正是这一类具备节能、高效、生态、环保等优势的新型肥料代表。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扶持缓控释肥产业发展,如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首次将缓控释肥纳入优先发展的产业,农业部也首次将缓控释肥列为主推技术,科技部还将缓控释肥列入“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然而,相对于我国化肥行业整体而言,缓控释肥产业规模仍然偏小,不足市场的1%,缓控释肥推广任务依然艰巨。当前,缓控释肥价格相对较高,农民对新产品、新技术的认识和接受过程较慢,市场尚不规范、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假冒伪劣现象普遍等问题均制约着缓控释肥的推广。
为此,作为生产主体,缓控释肥企业呼吁,国家对于缓控释肥推广还应从政策上给予财政补贴,以公益性行业专项、施肥补贴、生态补偿等形式直接争取多方支持。如当前,我国每年投入巨资用于太湖、巢湖以及长江、黄河流域水源污染治理,若国家能拿出部分资金用于补贴农民购买缓控释肥,可以从源头上解决资源消耗和过度施肥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此外,农民对于新产品、新技术的认识和接受过程较慢,推广难度较大。对此,应进一步加大试验示范、培训、指导和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政府、技术推广部门、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等的宣传和推动作用,提高广大农民对缓控释肥的认识及“种肥同播”技术的认可。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加大农业机械化步伐。目前,种肥同播机械已纳入到国家支持项目中,各省也不断扩大补贴范围,但补贴力度还有待提高。在播种旺季时,很多地区还存在“机少户多”的现象,建议扩大补贴范围,这也将对缓控释肥的推广形成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