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位化企老总向笔者诉苦,他的企业应收账款差不多快1亿元了,已严重影响到企业的资金周转,但却很难要回。他的企业欠着别人8000多万元,一时也还不上。据笔者了解,这家企业出现的“三角债”已非个案,化工行业的“三角债”现象已呈蔓延之势,须引起高度重视。
上世纪90年代,一场波及全国的“三角债”危机不知拖垮了多少企业。当时笔者在一家大型化工企业工作,亲历过那场“三角债”危机,也曾为企业讨过债,个中滋味至今难忘,相信不少业内企业家记忆犹新。
当下化工行业出现的“三角债”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经济下行的原因,但更重要的还是产能全面过剩,造成市场供大于求的结果。一定程度上说,“三角债”是买方市场的产物,由于产品不好卖,有些化工产品又不便长时间库存,于是,一些企业只好甚至主动将产品“赊”给客户,相互拖欠的结果,就形成“三角债”。认真考量一下不难发现,越是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企业,“三角债”的程度越严重,而那些技术含量高、产品供不应求的高端产业,则基本不受“三角债”的困扰。
需要提醒的是,与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三角债”危机不同,此次“三角债”问题呈现出新的特点。比如,与上次以国有企业为主有所不同,现在的“三角债” 现象涉及到各种类型企业,且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更为严重;地方投融资平台和大型基建项目成为“三角债”的源头之一;债务情况在行业之间呈现很大的差异性,这和企业在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不无关系。如果对新“三角债”现象不及时加以重视,一旦演变成“三角债”危机,会比90年代的那场危机更复杂、更难处置。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虽然眼下化工行业的“三角债”现象还未到上世纪90年代那种危机的程度,但如果不引起重视,后果将不堪设想。笔者认为,化工企业对“三角债”的危害性要有足够的认识,未雨绸缪,及早把控。一是抓紧转变发展方式,向产业链高端转移;二是市场不景气时控制产能,少搞赊销,尽量现款现货;三是及时回收货款,最大限度减少企业应收账款。总之,要采取一切措施杜绝或减少“三角债”,规避企业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