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有效期从50天延长到百天的稳定肥,在鱼龙混杂的市场上遇到了推广难,各企业“单腿走路”的现状难以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如何破解“山寨”招数—
“与传统农业肥料相比,"一次免追肥"的效果备受农民欢迎,正逐步替代传统化肥成为农民的"看家宝"。”在日前召开的全国稳定性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会议上,稳定性肥料生产企业代表不约而同地提到在推广过程中农民的反馈:“既环保又减少劳动量,解决了专用性肥料肥效期短、利用率低的难题。”
“新型稳定肥的功效正在被证实。”长期深入“田间地头”的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沈阳中科新型肥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卢宗云介绍,新型稳定肥主要通过延缓酰胺态氮肥的水解和铵态氮肥的转化进程来延长氮的供给时间,充分满足了高产作物的养分需求,种植条件好的地方可达到施肥一次能让收成翻一番的效果,有效期也由传统肥料的50天延长到100—120天。
稳定肥虽被市场认可,整个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市场鱼龙混杂是困扰农民选肥、用肥的重要因素。”来自河北省的中嘉化肥有限公司董事长常国锋提起企业在拓展市场中出现的问题。
“示范田所展示的一次性施肥,省工省力和增产增收的效果都非常明显,但大面积推广单靠企业一家之力难以实现,现在各家企业的稳定肥推广是"各自为政","单腿走市场",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又较少。”身兼中国土壤学会土壤肥力与肥料专业委员会主任、拥有新型稳定肥核心技术的沈阳中科新型肥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石元亮亦指出了行业发展的“短板”。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已明确指出“低毒低残留农药和高效缓释肥料”等具体补贴的产品,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也要求做好缓释肥及其他新型肥料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2012年,新型稳定肥凭借其长效、增产等特点迅速占据了我国肥料市场,年产量已达120万吨以上。农民增产增收,企业效益增加,国家补贴政策跟进,但问题随之“浮出水面”,市面上形形色色的稳定肥让农民陷入了“迷魂阵”。
“农民刚刚认可稳定肥的功效,市场上就出现了肥料中成分不足、偷工减料的现象,一些小企业在包装上随便打出专利证号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名称,诸多"山寨"招数让农民防不胜防,不明所以的农民使用后效果不好,使他们对稳定肥的信任度大大降低。”山东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邵明升无奈的说。
表里不一、“挂羊头卖狗肉”的恶性竞争已严重干扰了稳定肥发展的市场环境。如何为稳定肥生产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有序竞争的市场,赢得农民的信任,成为摆在企业和监管部门的一道难题。“仅靠企业自身进行推广和打假毕竟势单力薄,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加强监管力度,引导农民合理选肥、用肥。”企业家们一致呼吁。
面对混乱的市场环境,稳定肥生产企业也开始着手提升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认可度。“打铁还需自身硬。企业要时刻想着提高产品质量,打造品牌形象,要让农民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昆明农家乐总经理杨章福表示面对困扰,产品质量仍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企业要适应农业生产的变化,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稳定肥与种子、农业机械"合作",做稳定肥的"4S"店,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山东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邵明升说出自已的看法。
拥有核心专利技术、身兼辽宁省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沈阳中科新型肥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石元亮博士认为,“行业自律,扶企惠农,政策倾斜,要加快建立新型稳定肥行业的国家标准,加强市场监督和管理力度,提高市场准入"门槛"。”
“为了让更多的农民充分了解这项新技术,稳定性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积极争取国家农业部、科技部、发改委等相关部门的支持,协助企业拓宽稳定肥市场。同时,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支持科研人员搞技术研究与创新,把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先进的农业技术。”问计稳定肥发展之路,稳定性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席、“新型肥料研制及产业化”项目首席专家武志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