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化肥
化肥的使用助推了中国粮食的稳产高产,但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在加剧。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难以达到生态文明与生态农业的目标时,有机碳营养理论及一批新型肥料生产技术为建立高产、高效、环保的现代农业提供了可能。这是9月15日~16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肥料产业“新时代、新思路、新方法、新产品”恳谈会暨全国钙镁磷肥技术进步联合体2013技术年会释放的信息。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仲鹭勍处长强调,当前面临的是在改良土壤、减少化肥农药用量的前提下保证粮食高产和农业高效,拓展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建立与生态农业相应的植物营养理论与科学施肥体系,是解决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郑州大学许秀成教授认为,应通过对传统化肥进行增值改性及性能提升,加强功能性脲硫酸肥料,多营养、中浓度、中微量元素肥料的研发,推进低碳环保的化肥生态工艺体系构建与实施,实现新型肥料产品的创制,以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可持续利用。
针对土壤有机质不足引发农作物的“碳饥饿”,中国农科院赵秉强研究员、华南农大廖宗文教授,福建绿洲生化公司李瑞波总经理等人认为,逐步建立与矿质营养理论相匹配的有机碳营养理论,催生有机碳营养肥料产业发展,有助于现代农业与环境可持续目标的实现。
赵秉强表示,碳元素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大量元素之首,“碳短板”将制约植物养分平衡,使作物品质差和抗逆性减弱。如果让作物根系直接吸收含有能量的小分子有机碳物质,植物在获取有机碳营养的同时,也获取了其中的能量,从而节省了“碳氮同化成本”。
据介绍,在碳摄入量相当的情况下,植物的有机碳营养效应会比矿质碳营养效应更大,作物生长也更好。农田试验表明,与传统肥料相比,含有腐植酸、氨基酸、海藻酸等有机碳小分子物质的肥料,较传统肥料增产效果更加明显。可使花菜亩增产35%,萝卜增产22%,水稻增产12.6%,等产品情况下节肥20%左右,其重要原因就是有机碳营养在起作用。另外,以非水溶性肥料制备多营养灌溉液生产全水溶肥料的新型灌溉施肥方法,突破了传统矿物肥无法实现水肥一体化的瓶颈,为未来城市立体农场、屋顶种植提供了技术支撑。活化钙镁磷肥和中低品位磷矿微晶化制肥技术为磷矿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云天化国际、深圳芭田、鲁西化工等近百家肥料企业的200余名代表与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等部门及农技推广中心、国家化肥质监中心、中国农科院等单位的专家对25个专题报告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销售与市场》杂志参加了会议联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