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中心 >> 宏观经济 >> 正文
国内化肥市场每日走势评述
国内尿素市场动态简报
2005年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http://www.ampcn.com 2005-5-23 10:14:47 信息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浏览:

2005年一季度,国民经济在去年高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平稳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5%,增幅比上年同期小幅回落0.3个百分点。投资增幅回落和物价温和增长等表明,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是,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如房地产投资增幅仍然较高,固定资产投资仍有较大的反弹压力,企业利润增幅回落,企业亏损和库存增加,就业压力增大等。因此,当前宏观调控仍不能放松。要坚持“有保有压”的调控方针,重点抑制房地产投资和消费过快增长,防止房地产过热特别是房价过快增长对经济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并要调控电力、煤炭等基础产业投资的过快增长,保持经济平稳协调发展。
  一、宏观经济保持“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
  一季度,宏观经济延续2003年以来的增长态势,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不断显现,投资增速继续放慢,多数过热行业明显降温,经济增长的协调性提高。但投资规模依然偏大,增幅依然偏高,尤其是房地产投资高温难退,消费物价有所反弹。从趋势看,在保持基本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经济增长将继续温和减速。
  (一)工业增长进入适度快速、协调状态工业增长高位平稳回落,显示工业增长进入适度快速、协调状态。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414.9亿元,同比增长16.2%,比上年同期放慢1.5个百分点,相对于去年四季度,尽管出现了一定的反弹,但仍属于适度快速增长状态。从结构看,轻重工业协调增长,轻工业增速明显加快,一季度同比增长16%,比上年同期加快1.1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上升了1.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重工业增幅在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继续回落,一季度同比16.3%,比上年同期回落3.8个百分点。从趋势上看,全年工业增长相对于上年将继续温和回落,但处于快速增长区间,且呈“前高后低”的走势。一是今年出口增幅将有可能逐季回落,带动工业增长率回落。受全球经济增长将放慢及入世效应可能明显递减的影响,后三个季度出口继续保持30%以上的超高增长可能性较小。另外,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一季度进出口增长的不平衡性也说明出口高增长难以持续。由于我国外贸以加工贸易为主,进口的显著回落将会对下一期出口增长造成明显影响。二是继续加强对投资的宏观调控以及前期宏观调控的滞后效应,将会影响工业增幅继续回落。
  (二)投资增幅继续回落,但增速依然偏快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8%,同比大幅回落20.2个百分点,增幅比去年全年回落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3%,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回落了22.5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回落了2.3个百分点,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正在向合理区间回归。但由于这一增速是在去年同期高基数上实现的,因此,投资增长依然偏快。1980-2003年,我国全社会投资年均增长19.6%,期间只要投资增长连续两年超过25%时经济必然出现过热(至少会出现局部性经济过热)。考虑到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在通胀比较温和的情况下,投资增长率的合理区间可控制在15%-20%之间。但2003年和2004年投资增长均超过了25%,月度增长显示,继去年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进入第二波调整以来,各月增速基本保持在25%左右,说明投资过热的情况并未得到根本控制。因此,继续保持现有的宏观调控力度仍有必要。从去年以来宏观调控的效果看,重点调控行业投资继续放慢,调控效果继续显现。1-3月,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分别下降2.9%和1.4%;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增长6%。但对房地产这一重要热源的调控效果还不理想。今年1-3月累计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26.7%,比全部规模以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快1.4个百分点,占全部规模以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高达25.7%,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30%左右,其中,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房地产投资比重均超过了40%,这是导致当前投资增长仍然偏快以及最终使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瓶颈约束增强的重要根源。投资结构趋于优化,农业、能源、交通和水利及部分服务业投资得到加强。一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农林牧渔业投资增长39.9%,水利、环境和公共基础管理业的投资同比增长30.3%,煤电油运的投资继续得到加强,其中铁路运输业投资同比增长4.3倍。总体来看,各行业和领域的投资增长有趋于均衡增长的趋势。
  (三)出口持续高速增长,进口增速大幅回落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长与去年同期呈截然相反的走势,这种情况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1-3月,我国出口1559亿美元,进口139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4.9%和12.2%,累计实现贸易顺差166亿美元,而去年同期则为贸易逆差近80亿美元。尤其是2月当月出口增长30.8%,进口则下降5%。影响当前进口增长缓慢、出口高速增长的原因:一是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显现,国内需求增幅趋于放慢,由此导致进口下降,如粮食丰产后,一季度国内对大豆和食用植物油的进口同比分别下降20%和35.9%;而投资速度放慢及进口替代等因素的作用使钢坯及粗锻件进口额下降64.1%,钢材进口仅增长2.6%。二是由于这几年产能过度扩张,生产能力过剩,迫使企业扩大出口。三是因纺织品出口配额的取消,纺织品出口呈现“井喷式”增长。四是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也促使一些上游产品出口出现高增长。如煤和焦炭出口金额同比分别增长达76.6%和59.6%,钢材出口金额增长更是高达284%。尽管一季度我国对外贸易出现了较大的顺差,但从趋势来看,今年外贸出口增速有可能会显著回落,其理由:(1)自入世以来,我国外贸出口已持续三年超高速增长,去年增速更是高达35%,在如此高的基数上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难度加大。(2)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可能明显减速。前两个月外资企业出口同比增长32.3%,低于全国同期出口增幅(36.6%)4个百分点,占全国出口总值的比重为56.7%,同比下降了1.87个百分点。国际市场需求放慢将使外资企业出口增幅明显回落。外资企业出口是拉动我国近年来出口持续高增长的重要动力,外资企业出口增速放慢,势必将引致我国整个外贸出口增速趋于回落。(3)针对国际国内原材料价格上升的势头,国家已经采取了严格限制钢材出口的措施,同时还将尽快取消对钢坯、钢锭的出口退税,这将对钢材出口形成一定的压力。(4)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尤其是最近针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美国以及欧盟等西方国家开始采取种种限制措施,这对我国今后纺织品出口以及整个外贸出口将会造成不利影响。综合分析,今年进出口增长将会出现双双明显回落的趋势;全年继续延续贸易顺差格局,但后三季度顺差将会比一季度明显缩小。
  (四)消费物价有所反弹,但价格涨势将逐步趋缓
  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8%,与去年同期持平。但从月度增长趋势看却出现一定的反弹,其中2月份同比上涨3.9%,比1月大幅上升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8%。3月虽比2月回落,但比去年12月和今年1月分别加快了0.3个和0.8个百分点。据此有人认为,通胀压力又在加大,需要尽快采取加息措施遏制通货膨胀。我们认为,季节性因素是影响近期CPI反弹的主要推动力。首先,去年同期CPI基数较低。其次,今年2月份恰逢春节,节日期间铁路、公路、餐饮、旅游等服务价格季节性上调对当月价格上涨贡献较大。统计显示,2月份服务价格上涨4.2%,涨幅比上月提高2个百分点,拉动CPI涨幅提高0.4个百分点。三是食品类价格上涨仍是推动CPI上涨的重要因素。前3个月食品价格上涨6.1%,其中主要肉禽及其制品、蛋、水产品、蔬菜价格上涨较快,分别上涨12.2%、10.8%、11.4和9.0%,而粮食价格仅上涨1.3%。食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主要是受春节因素和天气寒冷、运输成本上升等短期因素所导致。总的来看,目前通胀压力并未增大。从未来物价走势看,我们认为,价格涨势将逐步趋缓,全年CPI估计上涨3%左右,有望比去年回落1个百分点左右。其理由:(1)粮价开始平稳回落,食品类价格上涨空间不大。粮食价格作为影响食品类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在春节期间仍保持了回落态势,由1月同比上涨14.2%回落到2月份的11.6%,3月进一步大幅回落至1.6%,这对食品类价格上涨将会形成明显的抑制作用。(2)核心价格指数(以非食品类价格增长表示)趋于上升,但压力不大。3月份非食品类价格同比仅上涨0.6%,涨幅非常有限。其原因并不是因为市场传导机制不灵,而主要是市场供求关系还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市场竞争依然十分激烈,这种情况决定了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只能靠下游企业消化,而很难或不可能向最终产品转移。(3)针对物价上涨压力,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要求各地上半年继续严格执行“两条控制线”措施,短期内公共服务品价格不会大幅上调,这对价格总水平将会起到重要的稳定作用。(4)生产资料价格(PPI)呈回落走势。1-3月PPI同比上涨5.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1%。自去年11月份以来,PPI月均回落幅度超过1个百分点。尽管
  受国际和国内需求强劲影响,近来生产资料价格
  有所回升,但随着投资增速继续放慢,以及近期出台的价格调控措施逐步到位,生产资料价格上
  涨将会得到抑制,PPI回落的态势将会延续。
  二、宏观调控需重点关注四大问题
  虽然2003年下半年以来的宏观调控已经取
  得明显成效,但总体来看,当前取得的成效仍是
  阶段性的,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仍不稳固,因此,要继续保持基本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确保国民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协调发展。当前经济发展中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需要引起
  重视和关注。
  (一)要警惕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尽管“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投资过度扩张的势头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重点调控行业投资已经明显降温,但投资增长仍然偏快。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房地产投资这一重要热源在原本还没有完全退烧的情况下又有所升温;而且,煤炭、电力等一些瓶颈部门的投资也出现了过热的苗头,使得投资增长面临较大的反弹压力。房地产作为此轮重点调控行业,虽然政府从土地和信贷两方面采取了严厉的调控措施,但目前收效尚不明显。今年一季度,房地产投资在全部规模以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所占比重由去年前11个月的21.8%猛然提高到25.7%,升温迹象非常明显。对此,3月17日央行再次动用利率杠杆进行结构性调控,通过提高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抑制房地产过热,但社会各界普遍认为此举很难达到预期目的。造成房地产市场热度不减的原因非常复杂,但地方政府在控制房地产过热的调控中态度不够坚决也是因素之一。目前部分大城市房地产投资所占比重达4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60%,房地产增长的大幅波动将会对部分地区经济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另外,投资过热还有新的表现。最突出的反映在电站短期产能扩张过快,潜伏着未来电力过剩的隐忧,煤炭投资也出现过热苗头。据发改委项目清查结果显示,全国仅违规上的电力项目就有1.25亿千瓦,其中地方占了近八成。到2004年全国在建电站项目总规模超过了2.8亿千瓦。尽管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有关部门就发出了电站建设过热、电力供给即将过剩的警告,但前两个月电力投资总额达434.3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加了173.2亿元,增速高达62.7%,在全部投资总额中所占比重由去年同期的7.9%上升为10.3%;煤炭投资增势非常迅猛,2003年煤炭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413.7亿元,同比增长43.8%,2004年增速迅速提高到60.8%,今年前两个月增速进一步提高到148.7%。煤炭投资高增长对缓解国民经济瓶颈制约、保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50%以上的投资主要投向中小型煤矿,这种盲目扩大产能的做法,不仅导致资源开采过度过滥,而且给安全生产带来了很大的隐患。近期各地煤炭、电力投资热情过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房地产需求过旺而造成的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最终导致能源需求过旺。由此可见,房地产投资和消费过快增长是造成固定资产投资再次反弹的隐患之一。因此,下一步宏观调控需综合运用土地、财税、金融等手段加大对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从根本上抑制新的不稳定因素,以保证国民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二)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农业和农民增收难度加大
  2004年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较多主要是由于政策好、粮价高、天帮忙等多种有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今年农民增收的难度较大。首先,从粮食增产情况来看,各方面信息表明今年在无大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粮食产量有望继续增长,但增长幅度不会很大,粮食总量供需仍存在一定缺口。农业部意向调查表明,虽然农民种粮积极性较高,但由于冷冬原因,冬小麦、油菜长势都受到了影响。因此,今年粮食增产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其次,从粮食及农产品价格看,去年粮食丰产、而且价格也有较大幅度的上涨,在粮食供需趋于平衡的情况下,今年粮价增长动力不足,甚至可能出现粮价的明显回落,从而对农民增收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其三,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使今年农民增收的难度加大。入春以来,受国际市场化肥价格上涨和国内能源价格上涨及运力紧张等因素影响,化肥、农药、地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扬,有的地区尿素和磷酸二铵出厂价格每吨上涨200-400元。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将直接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对农民种粮积极性会造成伤害,在相当程度上抵消了国家免征农业税、种粮补贴等惠农政策的效果。此外,农资市场假种子、假农药等坑农害农现象仍然存在。以上种种情况表明,今年农民增收形势不容乐观。
  (三)企业利润下滑库存增加,货币信贷要适时微调
  去年下半年以来,企业流动资金趋于紧张、效益下滑、产成品资金占用增加等问题,受到社会的关注,今年这一问题更加突出。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65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4%,增幅比去年同期大幅回落了20.8个百分点;而亏损企业亏损额406.6亿元,同比增长34.8%,比去年同期大幅上升了28.8个百分点。各种类型企业利润增幅全面回落,其中,国有和三资企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4%和1.5%,增幅大幅回落23.9个和30.7个百分点;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股份制企业和私营企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6.4%、15.6%、20.7%和32.9%,增幅比去年同期分别回落2.8个、12.4个、18.3个和21.2个百分点。多数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幅明显上升,其中有8个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幅超过50%;企业应收账款到2月末已达2.1万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7.4%,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0.9个百分点;产成品资金占用比去年同期增长22.2%,上升了6.5个百分点。企业效益增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上游产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和企业资金、特别是流动资金紧张所导致的。而企业流动资金紧张,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库存大量增加占压了流动资金。2004年末在所统计的123种主要工业产品中,约占2∕3的主要工业产品库存增加。央行监测的5000户企业的原材料库存大约增加了37.3%,比2003年末高出2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货币信贷持续紧缩,尤其是短期贷款明显减少对企业流动资金产生了较大的影响。2004年短期贷款增加6497亿元,同比少增近3000亿元。今年一季度,短期贷款同比继续少增962亿元,而中长期贷款仅少增477亿元。以上分析表明,目前,我国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均呈回落态势,通货膨胀压力主要来自国际原油和铁矿石价格上涨以及国内煤炭等上游产品价格的上涨。在当前国内市场总体仍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由于最终需求不能持续有效地扩大,上游产品涨价根本无法向下游产业或消费者转移,从而造成中间产业亏损增加、利润下降,这种情况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打提前量。到3月末,M2同比增长14%,已连续8个月增速在15%以下;前3个月人民币新增贷款7375亿元,同比少增加976亿元,如果按照全年新增贷款2.4万亿元的预期目标,目前贷款投放速度略显偏慢。因此,货币政策要未雨绸缪,及早灵活进行“松紧”微调。
  (四)就业压力仍然较大,且结构性矛盾突出在经济增长趋于放慢的情况下,今年就业压力可能进一步增大,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也将更加突出。一是经济增长速度回落,进一步增加就业岗位面临相当大的难度。2004年我国GDP增长9.5%,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80万(全年就业增长1.03%,就业弹性系数为0.11),超额完成了预期目标。2005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预期目标为900万,而GDP增长率有可能从去年9.5%回落至8.5%左右,回落1个百分点左右。如果按照2004年就业弹性系数计算,要实现今年新增就业目标将面临相当大的困难。二是目前我国就业面临的最大压力主要来自三大块:即应届毕业生(包括大学生、中职毕业生和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城镇需要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新增进城务工人员。据劳动保障部预计,今年全国城镇新增劳动力将有1100万,与城镇新增就业岗位900万的预期目标相比缺口为200万。其中高校毕业生338万,中职毕业生250万,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210万,此外,还有复转军人以及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继续向城镇转移。200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仅为73%,今年很难有大的突破,再加上前几年毕业尚未就业的学生,累积的就业矛盾越来越大;而加强房地产投资和城市建设调控将会使农民工就业增加难度。三是企业效益滑坡,用工成本增加,将使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与去年相比会有所减弱。四是就业结构性矛盾亟待解决。如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近期统计分析表明,今年全市新增就业岗位将达49.3万个,而全市城镇需要就业的人员为47.9万人,可就业的岗位已经超过需求量,但今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总量预计还将会进一步上升。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高技能、专业性强的人才严重短缺,另一方面许多人则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其他不少城市也都有类似现象。如何有效地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成为政府就业政策的一个新难点。
  三、坚持搞好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继续完善土地政策,加强信贷结构性调控
  要继续从严控制非农业用地的供给,抑制房地产和城市建设过度扩张,从源头上遏制投资过快增长。对过热行业中有利于内部结构优化的土地和信贷供给均要适当放松,如对中低档住房建设的土地供给和资金需求要尽可能满足;要加快贯彻落实近期政府关于稳定房价、促进房地产降温的一系列调控措施,尤其是地方政府(特别是房地产过热的个别城市)要把实际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同时,在当前人民币币值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对外资进入房地产市场同样要加强调控,上海等个别城市之所以房价狂涨与外资不断进入有直接的关系。此外,要防止东部沿海城市的房地产泡沫向中西部地区蔓延,从根本上控制房地产投资增长,进而促进整个投资进一步降温;要运用市场手段加强对煤、电等行业投资的调控,通过价格、税收等市场参数和环保标准等措施,防止这些行业出现新的重复建设及未来几年可能出现的产能过剩。
  (二)继续采取有效措施稳定粮价,同时要控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
  农业和农村经济仍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从长期来看,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要建立保障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从短期来看,当务之急就是要在继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支持力度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稳定粮价和控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以确保去年以来农民增收的良好势头得以持续。从趋势看,稳定粮食价格可能要重点防止粮价回落过快。粮食价格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有利于确保农民增收和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提高。一方面,粮价长期低迷对农民利益将是极大的伤害,而且就目前粮食价格总水平而言,绝大部分城镇居民是可以承受的;另一方面,今年通货膨胀压力主要来自于非粮食价格上涨,因此,粮价稳定在一个适当合理的水平有利于缓解农业和农民增收压力。与此同时,要坚决遏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过快上涨。随着农业生产用肥和用药旺季的到来,农资价格有可能还会上涨,因此,要加大农资价格检查力度,同时对农资生产企业予以适当的补贴和税收优惠,以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三)保持消费需求稳定增长,优化消费结构投资大幅回落,消费明显加速,投资与消费增长的协调性开始初步显现。下一步宏观调控在继续保持消费需求稳定增长的同时,要在促进消费结构优化上多做文章。在住房消费结构方面,要在加强对高档住宅消费调控的同时,要继续支持和满足住宅大众消费增长。继续增加中低档住房供给,同时要大力激活住房二级市场,促进房地产价格下调,以确保住房消费增长的可持续性;汽车消费一方面要考虑适当降低经济型轿车消费税费率,鼓励低耗能型汽车发展;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和改善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减少交通堵塞,增加停车场建设。要积极扩大休闲、健身等服务性消费,培养新的消费热点。改善旅游环境,继续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促进旅游消费持续快速健康增长。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市场建设,促进农村消费较快增长。
  (四)积极扩大就业,争取实现全年预期目标在当前我国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的新形势下,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要与积极扩大就业相结合,对就业促进作用大的投资项目要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相反,对就业促进较小的投资项目需从土地、税收、金融政策等方面严格控制。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劳动力的主渠道作用,尽快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减少对非公有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垄断行业、公用事业等行业和领域的限制,同时,金融部门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为中小企业吸纳劳动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进一步降低农民进城务工的门槛,继续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和素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鼓励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增加中西部地区的就业机会。教育发展要与就业增长相适应,引导大学生转变观念,适应各种就业机会,并鼓励自主创业。

【发表评论】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

相关信息
·中国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面对并跨过四道坎 (2006-9-22)
·专家认为中国应该大力发展液化天然气以缓解能源紧张 (2006-9-22)
·山西省实施煤炭资源整合 压减和关闭824座煤矿 (2006-9-20)
·国际油价为何越来越难以预测 (2006-9-4)
·石化行业07年将进入行业“周期低迷”? (2006-9-4)
·磷化工 行业面临向上拐点 (2006-8-29)
·山西煤化工的五项竞争优势 (2006-8-23)
·山西省将在2010年前降低煤炭和焦炭产量年增长 (2006-8-15)
·中国生产资料价格结束连续上涨局面 (2006-8-10)
·煤炭生产向百强企业集中 (2006-8-9)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栏目导航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B2B
2004-2009©版权所有:农资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