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网消息:长城证券报告称,石油与化工行业已从2005年开始起逐步步入景气下降的通道,2006年上半年化工行业部分子行业还面临着近年产能过快增长带来的过剩压力,预计2007年将达到行业的底部。
长城证券7月18日发布行业分析报告,报告称,石油与化工行业在整体经过2002至2004年的大幅增长之后,已从2005年开始起逐步步入景气下降的通道,2006年上半年化工行业整体销售收入虽然较2005年仍保持了快速的增长,但多数子行业销售收入、利润水平的增速明显放缓。部分子行业还面临着近年产能过快增长带来的过剩压力,预计2007年将达到行业的底部。
数据显示,2006年1至5月石油与化工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6121.7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669.15亿元,同比增长22.14%,低于05年同期36.20%的水平;实现利润总额1777.29亿元,同比增长27.37%,低于05年同期增长37.17%的水平,增速回落明显。并且2006年1至5月石油与化工实现的盈利利润中,主要集中于石油与天然气的开采这一行业,超过利润总额90%以上,而化学工业实现利润372.10亿元,同比05年仅增长8.91%,与05年同期增长率28.17%相比,增速大幅下滑。在石油与化工行业实现的利润中,又由于产业链情况不同而表现不一,其中与原油有较紧密关联的行业受到的负面影响最大,景气程度较高的子行业主要是石油与天然气开采、钾肥、农药、涂料染料等行业,纯碱行业则在回暖复苏之中,而炼油等行业亏损严重。总体来看,化工行业在经过2002至2004年大幅增长的高景气之后,在2005年达到了景气度的高点,随着产能扩张过快、石油与天然橡胶等化工原料价格高企、多数子行业的产品价格上涨速度跟不上上游原材料增长速度等原因,从2005年下半年起开始逐步进入景气下滑阶段,目前行业整体仍处在下降通道之中。
报告指出,除了能源与大宗原料价格高涨的因素之外,从02年开始的本轮化工行业上升周期中不少子行业进行了大量的产能扩张,主要的投产时间集中于05年下半年至06年,也进一步加剧了化工全行业盈利水平的下降。2006年1至5月重点跟踪的65种大宗化工产品产量同比增长的有61种,且仍旧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在石油方面,由于全球经济需求的增长、地缘政治冲突的加剧、国际过剩投机资金等因素的共同作用,2006年来石油价格继续不断的大幅上涨,进入7月份,国际原油价格已逼近80美元/桶。而近期中东冲突局势仍在持续、美国进入夏季用油旺季等因素,预计06年下半年油价仍将维持在高位状态。
在成品油方面,尽管一年多来,国内对成品油的出厂价格进行了六次价格上调,但由于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原因,目前的价格仍跟不上5月后国际油价的持续飙升。根据WTO协议,2006年底国内成品油批发权将放开,因此未来成品油定价机制有望逐步转为市场定价。预计三季度还将继续上调成品油出厂价,在近年逐渐实现油价的接轨。
在石化方面,多数有机化工原料的价格亦随着油价水涨船高,对下游的塑料、化纤等行业形成巨大的压力,但06年上半年多数增幅小于原油的飙升,仅转移了部分成本,使得有机化工原料在实现1009.66亿元销售收入,较05年同期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仅实现利润31.29亿元,与05年同期基本持平,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形。
在氯碱方面,报告指出,行业已出现产能过剩,相互压价问题。2006年1至5月,国内烧碱产量达到592.2万吨,比05年同期增长20.4%,离子膜法工艺的烧碱比重亦有所提高。由于产能已经严重过剩,价格继续下跌。
近年受到PVC的需求拉动,使得国内氯碱行业的产能扩张速度过快,05年国内烧碱和聚氯乙烯的产量既已达到了1240万吨和649万吨,分别位居全球第二位和第一位,预计未来两年内国内还将新增聚氯乙烯产能400多万吨,过剩的产能部分可通过出口途径消化,05年国内出口烧碱超过30万吨,预计2006年出口量将超过100万吨以上,而聚氯乙烯亦由前些年的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2006年前5个月出口量已近20万吨,预计全年将达到50万吨左右,但出口的增长仍不足于消化产能大量的增长,导致目前氯碱市场相互压价。报告认为,虽然中国已成为氯碱行业的生产和消费大国,但远不是氯碱生产强国,并且存在行业集中度低、聚氯乙烯的生产普遍采用污染严重的电石法工艺、能源消耗过高等诸多不利因素,氯碱行业正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未来行业内的洗牌在所难免,预计06年下半年行业仍难走出低靡的阴影。
纯碱方面,报告认为逐渐回暖复苏。2006年1至5月,国内纯碱产量达到了636.83万吨,比05年增长了10.1%。由于前几年纯碱产能的纷纷扩产,竞争有所加剧,从05年来价格不断下滑,但从5月份开始,纯碱价格开始逐渐企稳回升,6月份时重质碱的平均价已回暖到1450至1530元/吨,轻质碱尽管华南与西北地区出厂价差较大,价格在1250至1490元/吨内波动,但整体也有所回升。同时由于近两年来国内原盐生产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产能提升,1至5月份国内原盐产量达到了1677.7万吨,比05年同期增长了24.5%,价格却下滑较大,06年6月初国内原盐已跌到160元/吨附近。原盐价格的持续下滑有助于提升纯碱企业的盈利。
根据报告分析,目前中国、美国和欧洲集中了全球90%的纯碱产能,并且中国在03年即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纯碱大国,近年来由于环保问题,美国和欧洲纯碱产商纷纷减产,中国逐渐成为世界纯碱工业的生产基地。同时未来两年国内基本没有再投产较大规模的纯碱项目,而原有的纯碱龙头公司也没有新的产能提升计划,因此纯碱行业的产能扩张逐渐平静,而下游的玻璃、氧化铝行业都在复苏之中,06年1至5月份,氧化铝工业的增速达到了49.3%,玻璃工业则达到了12%,因此预计2006年国内纯碱基本能达到供需平衡,行业复苏在望。
化肥方面,根据报告分析,氮肥处在景气顶峰,产能显现过剩。2006年1至5月份全国氮肥产量1529.1万吨,同比增长10.2%;其中尿素(折含氮100%)产量877.4万吨,同比增长10.1%。由于近年中央实施了一系列加强农业的调控政策,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农产品的价格上涨,也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化肥的需求旺盛,加之发改委上调尿素出厂价上限,上半年尿素价格持续走高,5月份平均零售价达到1840至1860元/吨,产销旺盛,但近期受国际市场尿素价格下跌较多的影响报价开始逐渐回落。
磷肥由于取消补贴令行业效益受损。2006年1至5月份全国磷肥产量494.4万吨,同比增长18%。但由于国家在2006年取消了DAP 100元/吨的内销补贴,磷复肥企业的经济效益普遍下降。加之磷肥经过几年来的产能提升,对外依存度已大幅下降,目前趋于供需平衡,部分地区还开始出现供过于求,行业竞争有所加剧,前几年磷肥行业效益良好的时代将逐渐过去。 钾肥增长仍快速,前景较乐观。2006年1至5月份共生产钾肥113.4万吨(折氧化钾),同比增长27%。实现利润较05年同期增长80.01%,与前几年相比尽管增速有所下降,但仍保持了较高的速度。上半年受中化集团及中农资集团与国际钾肥供应商就进口氯化钾离岸价没有谈定的因素影响,进口钾肥数量同比05年下降了30.3%。
市场价格涨幅超过出口亚洲的合同价格,因此从目前的形势看,国内的进口钾肥进一步提价的概率很大,从而将对国内钾肥龙头盐湖钾肥的出厂价形成较好的支撑。
化学农药方面,面临产品升级换代与行业调整的良机。2006年1至5月,国内农药行业共生产化学农药53.9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75.81亿元,利润14.28亿元,分别较05年同期增长24.21%与45.83%,保持较高的景气度。其中5月份全国农药产量(折纯)即达13万吨,刷新单月产量历史最高纪录,同比增幅高达23.2%。其中,除草剂产量4万吨,同比增长23.2%;杀虫剂产量5.3万吨,同比增长24.2%;杀菌剂产量1.1万吨,同比增长14.2%,增幅为06年来最高。
化纤方面,报告指出,合成纤维两头受挤压,粘胶纤维表现相对稍好行业整体形势严峻。2006年1至5月化纤行业共生产涤纶、腈纶等各种化学纤维787.30万吨,其中合成纤维719.25万吨,粘胶纤维60.37万吨,分别较05年增长13.90%、30.20%。生产聚酯354.98万吨,较05年增长12.94%。化纤行业在销售收入增长21.87%的情况下利润仅比05年增长1.04%。
报告指出,合成纤维行业对上游原料的议价能力较弱,向下游纺织服装业转嫁成本也很困难。由于国内对合纤原料的进口依存度很高,上半年在原油价格及国际投机资金的共同作用使得主要合纤原料价格均在高位运行,涤纶、腈纶等行业成本压力较大,06年上半年合纤行业的整体开工率处于较低的水平,经营形势相当严峻。在下半年国际原油价格仍将高位运行、合纤行业原料整体依存度超过50%的情况下,06年下半年合纤行业仍将痛苦煎熬。
相比之下,粘胶纤维行业由于在05年来实施限产报价、自律较好,加上06年棉花整体高位运行,粘胶纤维的价格正逐步回暖,同时棉浆粕却在较低价位运行,使得粘胶纤维行业效益有所转好。粘胶长丝上半年的出口形势不错,1至5月粘胶纤维的销售出现量价齐升的良好局面,1至5月份全国粘胶长丝累计生产76455吨,累计销售81832吨,累计产销率为107.03%,粘胶短纤累计生产262370吨,累计销售265858吨,累计产销率为101.33%,比05年同期增长4.76个百分点。不过,近期棉浆粕提价的预期增大,且目前正进入粘胶纤维销售淡季,加上下半年9月新棉上市后将压制棉价,因此下半年粘胶纤维行业的经营形势也不容过于乐观。
塑料制品方面,2006年1至5月塑料制品产量达到991.6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183.8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70%,实现利润87.18亿元,同比增长10.06%。
报告指出,由于中国塑料制品行业主要集中在低端产品,以日常生活用品和工艺品为主,特殊工程塑料等高端制品比重过低,并且多年来产量增长快于需求增长,总体一直呈现供过于求的格局,加之上半年油价高位运行提高了原料成本并压制了需求的增长,行业整体表现不佳。目前国产的塑料食品包装和容器中,部分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DOP增塑剂,而欧美日韩等国近年已纷纷出台限制相关增塑剂的标准和法规,这使国内塑料制品出口压力逐渐加大。近年来,行业还屡受国外倾销之害或贸易争端之困,行业急待产品结构的升级。因此行业的机会更多的集中在改性塑料、工程塑料等领域。
轮胎方面,受橡胶涨价拖累。2006年1至5月国内合成橡胶产量大幅提高,产量达到76.68万吨,同比增长17.6%。由于上半年国内汽车产量同比增幅达30%,受其影响,前5个月全国轮胎外胎产量达到了16557万条,同比增长13.8%。
报告指出,上半年进口橡胶不断增多,但由于下游汽车等行业消费需求较旺盛,市场仍呈现供求偏紧的局面。由于3月以来全球天然橡胶价格形成又一波的强劲上涨,使得轮胎制造企业成本压力倍增,整个行业的盈利能力受到了较大的削弱。尽管国内的子午胎行业近年一直发展很快,但预计下半年国内橡胶市场价格仍将相对高位运行,这使轮胎行业很可能出现增收不增利的状况。
化工新材料方面,整体发展较好,但面临的挑战压力亦有所增加。与多数子行业面临较激烈的竞争不同,上半年国内的有机硅、有机氟、改性塑料等一些化工新材料领域发展势头整体较好。由于这些化工新材料技术壁垒较高,行业的议价能力较强,在国内仍处于行业快速发展的朝阳阶段,亦是国家政策重点鼓励支持发展的对象,因此前景看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