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对并跨过四道坎:
第一道坎:产业升级坎
从国际分工来看,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企业在世界的崛起一般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国际分工的打工者角色,通过国际代工OEM作为加工基地,然后逐步提高国际代工的比例。第二个阶段为委托加工设计,企业逐步加大研发强度,从OEM代工模式向ODM委托设计模式转变。第三个阶段为创造产品及价值,即OBM,通过OEM、ODM的学习模仿,加大研发及营销,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品牌。
按照国际分工的演进规律,中国的绝大多数企业正处于第一阶段,全球制造加工业正向中国转移,中国企业国际代工,即OEM的比例正逐步提高。许多企业的成功只是处于初始阶段的成功,即通过OEM,实现大规模、低成本的成功,格兰仕就是最为典型的案例。诚然,格兰仕的OEM之路成功了,但只是一种在产业分工最低价值链环节中的成功,一国之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ODM、OBM,那么中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中只能沦为打工者和配角的角色。如何尽快在国际分工中实现加速产业升级,变配角为主角是中国企业必须积极应对的重要国际挑战。
第二道坎:结构优化坎
据统计,2003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4.6%、52.3%和33.1%,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5.3%。按照世界银行的数据,目前全球第一、二、三产业的平均构成约为4∶32∶64,相比之下,我国第三产业的比重比世界平均水平低30.9个百分点,而第一产业比世界平均水平高约1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则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20.3个百分点。
进入新世纪,消费结构升级拉动了产业结构大幅度调整和升级,我国出现了如房地产、钢铁、汽车、石化等产业的快速增长,进入重化工业阶段。重工业增长快于轻工业,重工业在工业中比重上升到60%以上。我国重化工业的发展模式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并且加重了解决就业问题的困难,加剧了贫富分化。中国企业过度集中于第二产业,挤压了第三产业的比重,不利于资源配置,易于在狭窄的领域中过度恶性竞争。中国经济面临着深刻的结构性矛盾,为实现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积极应对产业结构优化的挑战。
第三道坎:资源约束坎
许多企业高速、高耗、低效的生产方式受资源瓶颈硬性制约,已难以为继。中国的能源物质消耗:如以2003年的统计数,中国GDP占世界的4%,然而,这一GDP的实现要消耗2.71亿吨钢、2.52亿吨石油、15.79亿吨煤、8.36亿吨水泥,分别占世界同期消耗量的27%、7.4%、31%、55%,同时,能源和主要原材料消耗的增长速度远大于GDP的增长速度。与其它国家相比,中国单位产生的能耗、资源耗、水耗明显高于国际先进水平。例如每创造1美元GDP,能耗相当于德国4.97倍、日本4.43倍、美国2.1倍、印度1.65倍,每创造1万美元GDP的耗水量,我国为5045吨,是日本的24倍、美国的9.8倍。
不仅如此,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我国企业将在今后的发展中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我国耕地面积仅2003年就减少了3750多亩,近七年已达一亿亩,大于全国耕地总量的5%。目前中国荒漠化面积占国土面积约1/5、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3。2003年,人均水资源下降5.6%。人均水资源虽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1/4,水污染却相当严重。一半地方地下水污染,2/3城市供水不足,110个城市严重缺水。每增加单位GDP,废水排放比发达国家多4倍,固定废弃物多10多倍。
现在,传统的不惜代价的那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已无法继续维持。要真正转向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创建新型节约型企业,突破资源瓶颈,中国企业应当积极应对资源约束的挑。
第四道坎:和谐发展坎
企业发展需要有一个和谐的内外部环境,长期以来国内许多企业的发展以牺牲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为代价,导致利益相关者平衡破坏,矛盾的激化,使企业失去了和谐稳定的内外部环境,许多企业的发展已难以为继。
国内一直将低劳动力价格作为竞争优势,在一味压制劳动力成本的情况下,广东等地近十年民工工资按可比价格计算不涨反降,出现了民工荒、技工荒,同时,各地矿难事件频频发生。而这种不和谐的利益体之间的关系相当于企业中的定时炸弹,如果不及早解决,企业的经营者将迟早会为自己埋下的这颗定时炸弹付出高昂的代价。
如何让客户满意,为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提升顾客价值;让员工满意,为职工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人才实现价值的平台,建立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构建人力资源增值的机制;让股东满意,实现利润最大化和持续发展;让政府满意,按章纳税,守法经营,诚信为本;让社会满意,注意环境保护,支持公益事业,追求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已成为中国企业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