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中心 >> 宏观经济 >> 正文
国内化肥市场每日走势评述
国内尿素市场动态简报
油价推高原料价格农资借涨挤压农民增收
http://www.ampcn.com 2004-11-3 23:43:24 浏览:

新华网上海频道记者黄庭钧、常志鹏、安蓓11月3日报道:北京华盾公司总工程师秦立杰从西北考察市场回来,让她平添无奈。华盾是国家定点生产农用薄膜的企业之一,虽然那里的农民普遍承认华盾的农膜产品质量没问题,但都认为价格太高,不愿意买。7月前棚膜的出厂价是15000元/吨,9月份的报价达到19000元/吨。“我们的代理商表示,提价后农民根本不接受这样的价格。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就这样,上半年我们企业还出现了亏损。”据她介绍,农民一般是每年9月底开始扣棚,因此每年9月都是农膜企业的销售旺季。但今年涨价后,农民一直持观望态度,推迟扣棚。

秦立杰的无奈,在农膜行业很有代表性。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农用薄膜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金洪波向记者反映,国内农膜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不少生产企业都不得不调高农膜的出厂价,没有办法,原材料成本涨得太高了。高压聚乙烯去年才8000元/吨,最近涨到了16000元/吨,就这样,原料还十分紧缺。”他说。

一叶而知秋。农膜行业的困惑和困境,必然对最下游的农膜消费者——农民产生“振翅之效”。由于煤电油运吃紧而持续走高的农资价格,在近期石油价格上涨中也跟风涨价。比较突出的是以石油产品为原料的尿素和农用薄膜价格,近来在不少地区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上涨势头。有关人士认为,这些农资价格的上涨,会冲击今年以来好不容易取得的农民收入增加局面,从而直接挤压农民增收空间。

记者9月份在北京、河北、大连等地采访还发现,以石油产品(高压聚乙烯、线型聚乙烯和乙烯醋酸乙烯)为原料的农用塑料薄膜价格也持续上涨,直接推动着农膜生产企业上调农膜出厂价。国内生产农用薄膜的骨干企业河北宝硕集团、北京华盾公司、大连大九集团的棚膜和地膜出厂价都已经被动上调到15000元/吨以上,比去年同期涨了不少于400元/吨。到农民手里还将远远超过这个价。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农用薄膜专业委员会金洪波说,根据他们的调查,由于质量有保证的农膜价格偏高,质量低劣而价格相对要低的“假农膜”受到了农民的“青睐”。“华盾生产的农膜市场销售价格是1万元左右/吨,而假农膜售价是8000元左右。虽然每吨贵个2000元,但农民一般还是选择正宗的农膜来买;现在,华盾的产品涨到15000-16000元/吨,假农膜的售价也随之上涨到12000元/吨。由于假农膜相对便宜,更多的农民开始购买假农膜。”他说。

同样,伴随着国际油价的快速上涨,一度控制住的国内尿素价格最近以来也再次出现反弹。记者了解到,上海市虽然尿素的用量减少,但价格却不断上涨,而且目前市场货源极其紧缺,许多经销商都没有存货,价格也升至2000元/吨左右;福建省武夷山市的尿素价格也有小幅上涨,每吨上涨了20元左右,达到1840元/吨。当地经销商预测,一旦进入化肥使用旺季,这个价格肯定要上调;在江苏省句容市,目前尿素货源已十分紧缺,由于全球尿素原料价格上涨,生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就把大量的尿素主要作为工业尿素销售或者出口国外,导致当地农用尿素的价格不断上涨。现在该地区的尿素出厂价为1860元/吨,而且是有价无货,据估计,近期很有可能突破2000元/吨大关;重庆市璧山县最近尿素价格也在上涨,涨幅达200元/吨左右。重要生产企业泸天化的尿素到当地的价格为1530元/吨,而且还要上调;在武汉,农资市场的化肥价格全面上涨,其中尿素上涨幅度最大,厂家不断提高出厂价,现在当地尿素出厂价在1760元/吨以上,而且还有可能上涨。安徽省发改委一位人士也表示,在安徽农资市场,尿素价格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扬。

由于尿素价格的上涨,其他种类的化肥因比价关系也跟着提价。近来上海市场25%含量的复合肥上涨了100元/吨,达到了900元/吨;45%含量的复合肥的价格为1650元/吨,也上涨了200-300元/吨。福建省武夷山市的复合肥普遍上涨了50-60元/吨,含硫复合肥(45%含量)的出厂价为1790元/吨。武汉农资市场的复合肥也上涨了100元/吨左右,45%含量的复合肥价格在1700-1900元/吨,目前货源紧张。

在河北、苏北、皖北等农村地区,很多农民不解,好不容易盼来了今年农业政策好、农业收成好、而化肥和农资价格也跟着一涨再涨呢?据了解,目前不少企业化肥生产成本已超过国家限定的出厂价格,一些地方化肥批发价、零售价实际上都早已突破政策限价。“化肥在涨、农膜在涨。涨来涨去,归根结底吃亏的还是农民。中央一直强调给农民减负,但几百元的税算什么?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一涨就又什么都没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发改委人士说。他认为,当前我国农民增收的能力还十分脆弱,应警惕农资涨价过猛而影响农民增收。“有关部门应防止原料生产企业毫不吸收地将油价上涨成本直接转嫁到下游,进而让农民过多的承担涨价成本而挤压增收空间。”(完)


【发表评论】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

相关信息
·中国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面对并跨过四道坎 (2006-9-22)
·专家认为中国应该大力发展液化天然气以缓解能源紧张 (2006-9-22)
·山西省实施煤炭资源整合 压减和关闭824座煤矿 (2006-9-20)
·国际油价为何越来越难以预测 (2006-9-4)
·石化行业07年将进入行业“周期低迷”? (2006-9-4)
·磷化工 行业面临向上拐点 (2006-8-29)
·山西煤化工的五项竞争优势 (2006-8-23)
·山西省将在2010年前降低煤炭和焦炭产量年增长 (2006-8-15)
·中国生产资料价格结束连续上涨局面 (2006-8-10)
·煤炭生产向百强企业集中 (2006-8-9)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栏目导航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B2B
2004-2009©版权所有:农资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