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中心 >> 宏观经济 >> 正文
国内化肥市场每日走势评述
国内尿素市场动态简报
中央一号文件八亮点:哪些实惠9亿农民可以期待?
http://www.ampcn.com 2006-2-23 12:18:31 信息来源:新华网 浏览:

2月21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份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显示,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将迈出有力的一步。 2006年在全国范围取消农业税,粮食主产区要将种粮直接补贴的资金规模提高到粮食风险基金的50%以上。这是2005年6月14日,河南省汤阴县宜沟镇农民张爱青(右一)和家人一起在田间收获小麦。 新华社发
  新华网北京2月22日电 题:9亿农民有哪些实惠可以期待?——中央一号文件八大亮点解读
  记者姚润丰、董峻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新农村建设由此起步开局。这份高含金量的纲领性文件密集出台32条重大举措,破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诸多深层问题,也将给9亿农民带来八大实惠。
  合力出击 财政支农力度空前
  文件亮点:2006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并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
  背景回放:2005年仅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就超过3000亿元,而在“十五”时期,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资金达到11300多亿元,年均递增17%。
  实惠评点:“十一五”时期,我国将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大力推进财政支农工作。2006年,将在全国范围内彻底取消农业税;完善并加强“三补贴”政策,粮食主产区要将种粮直接补贴的资金规模提高到粮食风险基金的50%以上;重点支持农村“六小”工程以及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种子工程等项目建设。农业综合开发资金重点用于粮食主产区中低产田改造和中型灌区建设。
  减负开源 千方百计促进增收
  文件亮点: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推进“一村一品”。2006年要完善全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网络,实现省际互通。继续执行对粮食主产县的奖励政策,增加中央财政对粮食主产县的奖励资金。要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
  背景回放: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3200元以上,实际增长6%,是1997年以来的第二个高增幅年份。
  实惠评点:国家今年将继续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在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同时改革和完善农资价格调控机制,逐步建立对种粮农民的化肥、柴油等农资的直接补贴制度。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现代农业,选择黄淮海专用小麦、三江平原水稻、新疆棉花、西北黄土高原苹果、浙南闽西粤东柑橘、桂中南双高甘蔗、东北奶牛、黄渤海出口水产品等8个产业带进行重点建设。
  托举希望 农村教育酝酿突破
  文件亮点:2006年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其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7年对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
  背景回放:目前全国4.8亿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4.2亿人,近九成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低下。
  实惠评点:5年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将实现全免费,农村教师400多亿元工资也将全额列入预算。2006年至2010年,中央与地方各级财政5年间将累计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约2182亿元。此外,国家还将加大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力度,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提高补助标准,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能力。
  奉献关爱 务工农民再获实惠
  文件亮点: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务工农民流动和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工资保障金等制度,切实解决务工农民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逐步建立务工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依法将务工农民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探索适合务工农民特点的大病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办法。认真解决务工农民的子女上学问题。
  背景回放: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员1.2亿多人,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约有643万人。
  实惠评点:2006年,国家将基本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并把防范拖欠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十一五”时期,优先解决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问题,特别要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还将为进城登记求职的农村劳动者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服务,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可享受一次性的职业培训补贴。
  增加投入 农村合作医疗提速
  文件亮点:从2006年起,中央和地方财政较大幅度提高补助标准,到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
  背景回放:占全国总人口近60%的农村居民仅享用了20%左右的医疗卫生资源;90%左右的农民是无保障的自费医疗群体。
  实惠评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今年将扩大到40%,中央财政对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补助标准在原有每人每年10元的基础上再增加10元,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增加补助,争取到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国家还将落实必要的经费,支持乡卫生院和县医院的建设,为农民提供安全、廉价的基本医疗服务。
  夯实根本 全力提升农村基建
  文件亮点:从2006年起,大幅度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资规模。安排资金支持编制村庄规划和开展村庄治理试点。可从各地实际出发制定村庄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的指导性目录,重点解决农民在饮水、行路、用电和燃料等方面的困难。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
  背景回放:至今全国仍有近5万个村不通公路;全国一半的行政村没有通自来水;3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亟待解决;60%以上的农户还没有用上卫生厕所;2%的村庄还没有通电。
  实惠评点:“十一五”期间我国将优先解决1亿农村群众饮水不安全问题,新改建农村公路120万公里,基本实现全国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通公路,95%的乡镇和80%的建制村通沥青路或水泥路,同时实现路通车通。
  健全体制 农村改革全面深化
  文件亮点:进一步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创新乡镇事业站所运行机制,精简机构和人员,5年内乡镇机构编制只减不增。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和“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的改革。
  背景回放:取消农业税后一些隐性负担相继暴露。目前农村资金大量流出、金融“失血”严重,政策性银行职能弱化,国有商业银行悄然退出,农业保险严重萎缩。农业在整个金融机构中占用的贷款余额不到6%。
  实惠评点:2006年,国家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着力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农村金融机构将放宽对种粮农户小额贷款的担保条件和期限。
  塑造风貌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
  文件亮点: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
  背景回放:由于农村文化工作底子薄,当前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现象普遍存在,而赌博、腐朽、粗俗文化和封建迷信却大兴其道。有些地区没有落实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农民的民主权利没有得到切实维护。
  实惠评点: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百姓将享受到日益完善的文化服务。到2010年,我国将基本实现20户以上的已通电自然村全部通广播电视,全国农村将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农村影院、文化馆、图书馆等设施的普及,也将把农民的传统日常生活概念大大拓展。(完)
  中央公布"一号文件" 新农村建设有力开局
  新华社21日受权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份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显示,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将迈出有力的一步。
  建设新农村:亿万农民的共同期盼——写在中央一号文件公布之际
  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21日正式公布。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是近3年来第3个有关“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从增加农民收入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们可以看出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越来越清晰的思路。连续出台三个中央一号文件,着眼点不仅在于解决农民的生计,更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方略。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行动纲领。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新农村来不得半点虚东西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向新华社记者表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因此,“来不得半点形式主义和‘虚’的东西,这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里有明确要求!”
  ·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新农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瞭望》文章:找准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着力点调查:生活富裕的新农村不应是暴发户式的消费解读新农村:“农民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中国新农村建设:全球化背景下的“新长征”五中全会解读:为何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5,中国农民眼中的反哺农业

【发表评论】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

相关信息
·中国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面对并跨过四道坎 (2006-9-22)
·专家认为中国应该大力发展液化天然气以缓解能源紧张 (2006-9-22)
·山西省实施煤炭资源整合 压减和关闭824座煤矿 (2006-9-20)
·国际油价为何越来越难以预测 (2006-9-4)
·石化行业07年将进入行业“周期低迷”? (2006-9-4)
·磷化工 行业面临向上拐点 (2006-8-29)
·山西煤化工的五项竞争优势 (2006-8-23)
·山西省将在2010年前降低煤炭和焦炭产量年增长 (2006-8-15)
·中国生产资料价格结束连续上涨局面 (2006-8-10)
·煤炭生产向百强企业集中 (2006-8-9)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栏目导航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B2B
2004-2009©版权所有:农资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