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农药行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在企业规模、产品开发、企业管理等诸多方面都在向全球一流企业靠近。这些企业所做的工作,对于目前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大陆农药企业颇有借鉴价值。浙江省农药工业协会2008年12月4日至12日第二次组团赴台考察交流,主要考察了台湾主要的两家原药生产企业——兴农股份有限公司和惠光化学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座谈交流和实地考察,考察团员们对台湾的农药行业有了比较深的了解。
一,企业数量大减,大型企业实力增强。由于台湾的土地、环保和劳动力等问题,台湾的农药行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开始走下坡路,从巅峰下滑,当时台湾全省曾有74家农药生产企业,而目前只有约40家生产企业,但正常生产的仅有20余家,尤其是原药生产企业。经过将近30年的'洗牌',台湾实际上只剩下兴农和惠光两家大型公司,而兴农和惠光也越做越大,先后成为台湾上市公司,并都迅速走向国际,在各大洲都建立了销售业务,在大陆也设立了公司和生产基地。大陆现有2000多家农药生产企业,也面临着当时台湾同行所面临过的问题,相信经过今后5~10年的淘汰、兼并、重组,也会像台湾一样:农药企业数量大大减少,弱者淘汰出局,强者愈做愈强。
二,环境保护意识强,三废治理达标。台湾农药企业的保护环境意识非常强,生产基地都建成花园工厂一般,厂房整洁,厂区内花草树木蓊郁。企业生产车间的密封程度非常好,整套装置没有'跑、冒、滴、漏'的情况,人们在厂区内闻不到任何异常气味。另外,这些企业的废气回收工作做得非常好,废水经化学和生化两级处理后达标排放,高浓度有机废水及废渣经焚烧炉焚烧处理。
三,打造长产业链,超越单一的农药生产模式。以兴农公司为例,自1955年成立后,1979年开始走向'多元化'的发展道路。该公司现已在肥料、特种化学品、西药、生物科技、塑胶、贸易、水泥制品、食品、超市、人寿保险、旅游及职业棒球等多种领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惠光公司自1965年成立至今,除了农药生产外,从上世纪末开始,已涉足世界上最新的地工材料事业,成为亚洲最大的地工膜生产企业,其销售额已占公司总销售额的60%,超过了农药产品的销售额。另外惠光公司在农药研发上已进入生物农药领域,建立了生物技术中心和发酵车间。
四,注重国际市场公认的农药登记工作。例如兴农公司的中央实验室于2003年通过了荷兰有关机构的GLP认证。GLP实验室的建成,大大加快了该公司农药产品在国外登记的进度,其农药销售在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上占了先机。大陆的农药出口数量逐年增多,但由于大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登记,只得通过有登记的代理外商销售,农药价格往往被压得很低。
五,有特色的销售模式。台湾较大的农药公司销售模式比较接近。例如兴农公司在台湾本地主要采取直销来销售农药产品,也与部分其他经销商合作销售农药。他们在台湾共设284个直销店,深入到全台各乡村。例如该公司设在台中县太平市的一家基层直销店——兴农太平供应中心,这家店销售产品有化肥、农药、药械、种子、花卉、劳保用品、塑胶膜、农家日用品等,可说是包罗万象。直销店属兴农公司编制,员工拿工资及根据销售业绩的奖金。每个店配备电脑并与总公司联网,存有每个农户买主的姓名、住址、电话和购药品种、规格、数量、时间,该公司用这样细致的方式与兴农在全台湾的70万户农友建立了有机联系,便于及时联络并为他们服务。每天下午3时各地直销店的销售情况、财务收入通过电脑汇总到总公司,现金能够及时回笼。直销店的工作人员都是经过特别培训的植保技术人员,能切实指导农友正确使用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