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化肥行业,氮磷肥都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然而从石化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来看,企业化肥投资热情依然很高。从国家到地方的有关管理部门,也都开始强调过剩的问题,也想出了很多办法来整治过剩的问题。但是结果是化肥越管越多,不仅化肥如此,其他行业也有相同的问题。对此,让人不由得发问:产能过剩应该靠什么手段淘汰?
正方:过剩必须靠行政手段调控
产能过剩严重,企业竞争加剧,为了行业健康发展,必须依靠行政手段对行业进行严格的管理。
“十一五”期间化肥行业快速发展,过剩也日益剧烈,“十二五”是解决行业过剩的关键时期。今年年初,国家有关部门正在酝酿建立行业准入退出机制,希望能以行政强制手段,引导企业减少直至杜绝盲目投资行为。据了解,工信部着手制定并将很快推出合成氨、尿素、磷肥的准入条件已基本成形。这就是国家监管部门对行业健康发展的良性引导,有利于行业发展。 (壬水)
反方:依靠市场淘汰过剩
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产品出现过剩很正常。特别是在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中,投资是对GDP的主要拉动作用,再说投资热和官员政绩与地方经济发展有直接影响,因此靠行政手段控制产能过剩不太现实。
另外,企业的发展也是依靠投资来实现的。化肥企业是一个依赖能源与资源的产业,大型企业都在通过多渠道获取资源,比如煤、天然气、磷矿石。企业要获得资源,必然要提出与资源量相匹配的生产项目。因此,大的化肥规划项目也一直在推出,企业在这方面的投资也一直没有停止。
这些企业都有信心,在产能过剩的前提下,他们会根据企业的需要把新增产能布局在资源地,布局在市场最前沿。这本身就是企业的转型,是产业升级的一种表现。产能过剩并非是算术式的数量增加,某种程度上产能过剩情况下的新增投资,大大体现了企业的应变思维,体现了企业的发展转型。如果说单单是从数量上控制产能增加,或许会妨碍行业的发展。
产能过剩不可怕,只要做好信息共享工作,管理部门及时地掌握行业情况,向行业内提供全面的参考咨询就够了。过剩可以帮助社会对行业内企业进行筛选、分离。过剩是社会需要的,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良好机会。(丙火)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行业内过分关注过剩问题,以至于大家把过剩看成了灭顶之灾。面对过剩企业的生存压力更大,为了履行其应有的社会责任,企业经营者自然会寻找企业的生存之道,扩大产能、转型升级,跨行升级等等都是一种进步。尊重自然选择,少一点人为因素,行业会更具有生命力。
郭兆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