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热门:春耕 化肥行情 尿素价格
首页 > 种子市场 > 正文

国内种子展会:场次够多 气场却弱


农资网 2011年6月17日 10:00 来源:南方农村报
关键词:种子
随着种子商品化率提升、价格上涨,业内预计中国种业潜在市场价值在900亿元左右。蛋糕大了,盯着蛋糕的人也越来越多,从全国各地逐年增多的种子展会便可窥见一斑。

  据南方农村报记者粗略统计,2011年已举办或即将举办的种子展会达20多个,办会主体多样化,有的展会以政府为主导,有的企业主办,有的展览公司主办,办会者和参会者都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为政绩,赚利润,拓市场,谈生意,见朋友,找品种……不停地有新的展会诞生,却也有不少展会夭折。

  然而,怎样的展会才有持久生命力?种业大佬们究竟需要怎样的展会?6月12日,广东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邀请近20家国内外知名种子企业在广州京东宾馆召开“广东种博会合作企业座谈会”,企业在为广东种博会创新出谋划策、提建议之于,更多地是将自己心中的理想展会展现出来。

大多沦为样品派发场所

  “只要企业想参加展会,每月都有一两个。”6月15日,在谈到国内种子展会泛滥的现状,北京种子交易大会招商负责人王庆丰如是说。

  种子展会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随着种子市场放开企业增多、种子商品化率提高逐年繁荣。据南方农村报记者搜集网上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各地举办的种子展会达20多个,还有更多的是举办农药化肥展会时附带种子展览。其中,绝大多数展会以展示蔬菜种子为主,被业界誉为“国内四大种子展会”的“京哈武广会”中,哈尔滨种业博览会有部分大田作物种企参加;全国种子双交会等极少数展会专门针对大田种子。

  “现在很多展会开幕即闭幕,只剩下企业派样品、发资料的功能。”一位在种业摸爬滚打多年的种企老总分析,以前信息闭塞,参加展会是寻求好品种、谈生意的最好途径,而当前合作的途径多种多样。

  采访中多家大型企业负责人表示,即便是知名度高的展会,以后都会有选择地参加。国内一家专一经营单一蔬菜品种的企业相关负责人称,对于公司参加北京、哈尔滨、武汉这类展会,犹如鸡肋,效果并不明显,以后公司重点将在南方的广东种博会和山东寿光蔬菜博览会;也有企业负责人表示,每年只参加一个展会,根据重点经营区域而定。然而对于诸多中小企业,应对国内种子杂多乱特征,要拓展销路,依旧会持续疲于奔波于各地展会。

难在各大功能无缝对接

  “办展会这么累,怎么这么多地方盯上,今年仅新疆就有两个。”一位种子展会承办人不解。据了解,近年来不停地有新的展会诞生,却也有不少展会夭折。而现存的种子展会承办方呈多元化,有政府、企业、协会或展览公司,展会包括仅有企业展馆展览、“良种示范+展览”、“展览+论坛”等形式。然而,“获利”是不同主体办会的同一追求,或为政绩,或为赚利润,或为拓市场。

  然而,无论谁是主办方,判断一届种子展会成功与否,“人气旺”无一不被认为是重要的判定因素。

  哈尔滨种业博览会承办相关负责人认为,专业观众的规模是影响展会的第一要素。王庆丰表示,除此之外,参展企业的实力以及国内国外企业数量比例都是判断展会水平的因素。

  当前,为给展会赋予更多的功能,一些展会主办方、承办方在努力寻找差异化,更多的展会只是模仿。今年,北京种子交易大会增加了鲜食品尝会,打通蔬菜产业链上中下游;现货交易量最大的哈尔滨种业博览会欲增加有关种业发展论坛和学术研讨会。6月12日,广东种博会积极召开合作企业座谈会,集纳种企智慧谋求创新。

  在不少企业看来,专业观众多,展会档次高,能达成商务洽谈,可谓是理想的展会。然而难就难在,田间展示、论坛、品尝会、展馆或宾馆展览如何做到无缝对接,怎样为最终的商务洽谈服务。

  广西南宁市桂福园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宋钢分析,尽管现在在展会中达成的订单交易并不多,但从房间洽谈转向田间商务洽谈是必然。以广东种博会为例,从2010年开始将良种田间展示、展馆展览零距离无缝对接,接下来要重点考虑怎样才能有机结合在一起,简单讲即“进得去,留得住,出得来”。

期待让国企走出去的展会

  国内种业无序竞争,种子生产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以蔬菜种子为例,进口量和进口额远远大于出口量和出口额,而且逐年呈快速增长的态势,2008年我国蔬菜种子进口量、进口额为7207.5吨、6840.9万美元,分别是2002年1.4、2.5倍。

  在6月12日座谈会上,不少企业希望广东种博会能国际化,挑起向国内外展示种子企业实力的大梁。广州市兴田种子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力田表示,主办方到全国或国际性的种业会议上更多地发布广告,吸引更多的国际性企业参与,带给行业很多新的观念;北京中农绿亨种子科技有限公司业务经理董海波认为,中国蔬菜品种在国际上算是有较好的实力,通过展会可以邀请国外同行参加,有利于国内企业走向国际。

  其实,我国已连续举办三届国际种业博览会举办,其知名度却不如一些区域性种子展会。一位连续参加三届的业内人士分析,展会规模和效果一届不如一届,去年在沈阳举办第三届,基本上没有一家国外大企业出面参加,即便打着外企噱头的也基本上是沈阳代理商,而观众很多靠旅行社聚人气,“没有特色,路越来越窄,与其名称不相符。”
( 责任编辑:YanBO)
相关资讯
行情按地区分类
推荐信息
专题信息
热点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2004-2009©版权所有: 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欢迎您E-mail至:ampcn#126.com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