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4年底的615万吨增加到目前的1600万吨,淡储衔接了产销,缓解了化肥常年生产但却季节使用的矛盾,增强了调控能力,成为政府稳定化肥市场和价格的重要手段,然而化肥市场并非一成不变,淡储政策同样也在市场的变幻莫测中一路摸索前行。本报记者梳理了近五年来国内尿素市场走势和淡储政策变化之间的关系,借此探索淡储之路该如何继续前行。
2007-2008 紧急增储 灵活变换
2007年下半年,特别是从第四季度开始,由于生产化肥的原材料大幅度涨价,造成化肥生产成本迅速上升,化肥销售价格也随之上涨很快。为稳定平抑化肥价格,特别是磷复肥的价格,并为缓解磷肥资源在西南,主要用户在三北产销脱节的现状,同时也为减少流通企业市场风险,国家对2007-2008年度化肥淡季商业储备量又新增200万吨,加上原来已有的800万吨淡储指标,2007-2008年度,全国淡储量达到1000万吨。此次增加的200万吨淡储指标,在化肥品种上有所要求,要求二铵、磷复肥等应占一半以上。
淡储政策并非一成不变,在市场供需出现异常时,增与减的灵活运用能够充分发挥政策杠杆的调节功效,为春耕的顺利开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2008-2009 击碎泡沫 理性回归
2008-2009年是全国化肥淡储制度实施的第五年。为保证春耕生产化肥供应,促进化肥生产经营,经国务院批准,化肥淡季商业储备规模增加到1600万吨,占春耕用肥量的四分之一。而且在2008年初化肥价格放开的新形势下,做好化肥淡储工作对于保障春夏农业生产,满足农民用肥需要,稳定农资市场,平抑旺季化肥价格起到积极作用。
2009年春节过后,春耕在全国各地陆续启动,受市场需求拉动和尿素市场压抑太久的影响,尿素价格一涨再涨,2009年2月,全国市场普遍上涨200-300元/吨,均已超过2000元/吨,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了2100元、2200元/吨的高价。为保证全国春耕顺利进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新疆、四川等省(区)的淡储企业将尿素提前投放市场,此举缓解了紧张的尿素市场,打破了一些非理性炒作泡沫。通知下发后短短的几天内,全国各地的尿素价格都不约而同地停止了上涨,价格也随之稳中趋降。华北、山东地区尿素价格均迅速回落到2000元/吨以下,当东北地区的淡储企业将尿素投放市场后,吉林地区尿素每吨下降了50元-100元,黑龙江和辽宁两省的尿素市场也基本了回归到了理性价位。
当时经销商表示:各地区纷纷放货,大大缓解了尿素紧张的局面,并且随着东北市场逐渐饱和以及华北、山东地区的春耕结束,价格更进一步下调。可以说,提前放库打赢了淡储政策调节市场供需、平抑价格的漂亮一仗。
2009-2010 过剩之殇 企业之痛
2009年无论是对于尿素生产企业,还是流通企业来说都是惨痛的一年,这一年的冬季显得无比寒冷,尿素产能过剩的副作用在此时间段集中爆发。由于2009年冬季经销商的提早备货,导致市场库存量大增,加之2010年国内尿素市场供大于求的供需矛盾,2010年的春季尿素市场令生产企业胆寒,让流通承储企业赔了个“底朝天”。据中国农资流通协会调查显示,2010年春耕异常,占承储量一半的尿素价格一路下滑,企业价差损失非常大,存储量越大,损失也越大,很多承储企业出现了严重亏损。淡储期间,尿素的采购价格为1736元/吨,销售价格平均为1748元/吨,再加上 6个月左右的承储费用,每吨亏损约在100元左右,800万吨淡储中已销尿素的亏损额达6亿多元,余下的已价格倒挂,潜亏12亿元。二铵和复合肥产品也同样如此,都存在着淡储肥购销价格倒挂现象。据初步估算,淡储企业的整体亏损总额可能超过20亿元。
对此有人对淡储政策开始了怀疑,不过仍然有正面的声音认为:要把金融危机背景下、异常天气时淡储遇到的问题与这项政策本身区别来看。政策的延续性非常重要,只有长期延续下去,才能避免市场出现大的波动,否则就会严重影响农业的发展。
2010-2011 波澜不惊 平稳春耕
这一年的化肥淡储总量依然是1600万吨,在淡储政策的顺利实施和产能过剩的双重作用下,春耕期间的尿素价格虽有波动但是整体平稳。但是2011年的国内尿素市场仍然经历了不平凡的一年,全年价格走势与往年对照,明显不存在复制性;由于产能过剩的加剧一些尿素企业退出了历史舞台;同时我们还看到了政府对于尿素出口限制的强硬态度。总之,无论从行业供求,还是国家政策均对2011年的尿素市场有着深远影响。前者或许表现在尿素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而后者则是从国家角度对行业现状施压。这一年内,市场的一系列变化正在将尿素行业引向淘汰落后产能之路。
2011-2012 始料未及 摸索前行
原本平静的市场却在2012年的4月份出现了巨大波动。受用肥时间和用肥需求的双重拉动,从春耕后期开始,我国尿素价格呈现出连级跳跃式的增长,一个月的时间从出厂价2250元/吨猛涨到2500元/吨,特别是我国两广地区的尿素价格一举突破了2700元/吨,打破了了往年同期的最高纪录。虽然已过春耕,此刻的涨价并没有威胁到农民的利益,但是此时尿素价格的猛涨势必会威胁到我国夏季用肥的价格及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发改委、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及相关部门纷纷展开座谈会、发表倡议书,力压尿素的猛涨之势。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发布市场预警报告,建议流通企业谨慎操作,防范市场风险。
于是怪责淡储之声再次出现,但是2011-2012年度国家化肥商业淡储储备中有一半以上都为尿素,具体数量为860余万吨,在3月31日前淡储工作已经顺利结束,各地承储企业均按进度较好地完成淡储任务,期末尿素库存总量达到960余万吨,较计划多储备100万吨,所以将此轮尿素涨价的原因归结于承接淡储企业的说法有失偏颇。于是也有人提出: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加大淡储的承储力度、延长淡储时间,并在承储期最后一月企业仍需保留一定库存,以备不时之用,总而言之,淡储不会一步到位,而是需要经过长期的摸索才能不断前行。
淡储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摸索前行
淡储执行已有7年,在淡储政策刚刚出台时,我国化肥行业还处在供不应求的时代。如今,我国化肥行业特别是尿素产业在这7年中已经进入“过剩”阶段。有人提出化肥商品已经不再具有特殊性,为何还要用政策去约束市场,认为化肥产品应该回归市场的商品性。
一位资深的业内人士这样解释道:目前的过剩只能被称为阶段性的过剩,不管是根据经济的发展规律,还是随着国家对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的加大,化肥行业的供需终将回到相对平衡的状态。国家对于落后产能的淘汰决心还是很大的,以后对于企业的节能和环保指标要求会逐渐提高,尤其国家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限制资源性产品出口的政策会长期维持下去。而我国化肥生产企业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生产企业比较多,生产能力参差不齐,这样大批落后产能因此会退出市场,国内的供需会逐渐找到一个平衡点,并将成为常态。因此,从中长期来看,淡储的作用在于维持化肥行业长期的稳定发展,以防市场出现大的波动,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安全毕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所以,化肥淡季储备始终是非常有必要的。
淡储的突出贡献在于:一是衔接了化肥产销,缓解了常年生产、季节使用的矛盾;二是增强了调控能力,成为政府稳定化肥市场和价格的重要手段;三是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培育了一批稳定成熟的经营企业;四是促进了工商联营,支持了化肥生产企业发展;五是促进了改革深化,为放开化肥价格和经营创造了条件。
淡储的贡献毋庸置疑,但是市场的变幻莫测也使得承担淡储的承储企业大喜大悲,通过梳理近些年市场和淡储之间的作用关系,我们不难看出,在产能、需求、原材料等等市场因素发生变化的同时,淡储政策也在瞬息万变中相应转变。无论是从农资行业的角度,还是从农业、农民的角度出发,化肥淡储制度仍是一项好制度,但是在市场面前还需摸索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