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的主要亮点在于和新能源相关的新型煤化工发展,尤其是目前具备产业化基础同时受到政策大力度支持的煤代油产业,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煤化工联产。
在高油价的背景下,煤炭资源的比价优势日益明显,加上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众多企业纷纷 抢滩煤化工领域。然而传统煤化工产业受制于生产能力过剩以及环保等成本压力,未来增长空间有限。煤化工的主要亮点在于和新能源相关的新型煤化工发展,尤其是目前具备产业化基础同时受到政策最大力度支持的煤代油,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煤化工联产。
一,传统煤化工发展潜力有限
传统煤化工包括煤焦化、煤电石、煤合成氨等领域,在油价大幅度攀升的背景下确立了一定的成本优势。然而,由于这几个领域技术门槛较低进入者众多,同时能耗大、污染严重等,目前已经被国家政策列为限制发展的范围。尤其是焦炭和电石行业,由于产能快速扩张致使生产能力已经明显过剩,行业竞争激烈,其增长空间受到一定的限制。
总体上来说,传统煤化工领域由于技术含量低、政策限制等因素的影响,虽然相对石油化工仍然具备一定的成本优势,但是增长潜力比较有限。
二,新能源是新型煤化工的主要发展方向
煤化工的新能源发展方向主要是指煤代油,其中甲醇、二甲醚、煤制油是煤代油的三条路径。从应用和技术成熟度上来说,二甲醚能够广发的适用交通等领域,所以发展空间最广阔,向这一领域发展的上市公司值得投资者关注。
1,市场需求
能源的紧缺是卡在我国经济发展咽喉处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原油44%需要依赖进口的状况让我国经济命脉紧紧地的被国外能源供应扣住。另外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这一状况仍将加剧。同时由于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决定以煤炭为基础的煤基新能源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按照目前年进口石油2亿吨的总量来看,如果未来煤代油能替代其中的一半的话,将大概需要大约8.5亿吨原煤,对煤的需求量增加40%多,这无疑展现了煤化工发展前景。尤其是在成品油需求量最大的交通领域,煤代油的发展潜力更大。
2,成本优势
过去几年的原油价格持续上涨,煤炭价格比价优势日益明显,终于量变演化成为质变,推动了煤代油的大发展。按照目前的普遍测算,如果石油价格在40美元/桶之上,煤代油项目将能够明显盈利。而且随着煤代油的大规模产业化和技术进一步成熟,煤代油的成本将进一步下降,这一盈利门槛也会进一步降低。
三,政策导向决定煤代油的发展
煤代油虽然具备广阔市场前景和成本优势等有利因素,然而其发展依然需要政策导向的催化。目前煤代油成本优势明显,然而如果考虑到生产煤代油过程中的安全成本和环境保护成本,则其成本优势将缩小。另外更为关键的是,目前石油储存、运输、消费的基本设施相当完善,然而煤代油如果要大规模推向市场,则务必要对以上的相关设置做大规模改进,如煤代油首先要对汽车发动机作改进等,否则煤代油市场推广将是一句空话。以上两个问题在煤代油发展初期,主要依靠政策扶持来解决,所以政策导向将对这一行业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四,甲醇二甲醚是目前煤代油发展最为成熟的方向
煤代油的三条路径,我们认为甲醇二甲醚将是最为可行的发展方向,目前看来二甲醚获得的政策支持也最为明显。
1,甲醇
由于甲醇项目巨大的利润吸引,大量的资金涌入这一行业,目前已建加上规划在建中的项目近1900万吨年生产能力。按照这一发展速度,到2010年甲醇供应就将明显过剩。另外甲醇在替代交通领域原料上,存在热值低、机械腐蚀性等难以克服的问题,所以关于甲醇汽油的相关国家标准迟迟不能推出。甲醇项目从现实情况来看很难获得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
2,煤液化制油
煤液化制油在经济和技术上可行,南非的SASOL就利用这种技术解决了南非全国40%的油品需求。然而这一项目需要大量的水资源,生产1吨油大约需要10吨水,环保的压力也是惊人的。所以,这种项目的发展只能解救我国一时之需,大规模推广则可能对环境造成灾难性后果,难以获得政策全面推开的支持。
3,二甲醚
目前二甲醚是民用市场上最为成熟的替代燃料。二甲醚和天然气混合燃烧或者直接燃烧比目前LPG具备千元以上的成本优势,另外在最重要的交通领域,二甲醚也是很好的柴油替代品。
在政策导向上,06年7月发改委出台的关于煤化工产业管理意见上,也明确的将二甲醚定性为具备前景的能源替代品,适合我国能源结构的燃料,这意味着二甲醚项目将获得政策的大力支持。
五,关于煤代油概念的投资建议
目前已经开始从事煤代油的上市公司一般生产规模都较小,大部分是十万吨级的,对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普遍影响不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煤代油概念就没有挖掘潜力,一是部分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正在建设百万吨级的煤代油项目,项目投产后很可能注入上市公司;二是部分上市公司直接在煤代油领域扩张。具备这两种情况的上市公司,都值得我们长期研究。
煤代油项目虽然产业前景好,然而并非是一片坦途,使用煤代油的各类配套设置如果不能完善,这一产业的发展仍将受阻,这些都有待国家政策的扶持和解决。所以很多向这一领域发展的上市公司短期内不会有明显的业绩增长,这就决定这一概念不会立即成为目前的阶段性热点。然而新能源发展方向不可逆转的背景,决定这类上市公司未来增长空间很大,适合长线投资者持续跟踪。(来源:中华化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