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中心 >> 宏观经济 >> 正文
国内化肥市场每日走势评述
国内尿素市场动态简报
2006—2007年炼焦煤市场分析及预测
http://www.ampcn.com 2006-11-15 14:31:43 信息来源:金融界 浏览:

今年以来焦、肥煤供不应求的原因分析;2006年四季度及2007年炼焦煤市场走势分析及预测;2006—2007年炼焦煤市场预测。
 

  山西焦煤集团煤炭销售总公司 曲剑午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煤炭供需大体平衡,煤炭市场运行基本稳定,煤炭产量、销量有不同程度增长,但增幅与前两年相比呈下降走势,煤炭进口和去年相比有较大增长,但炼焦煤进口大幅减少,炼焦煤出口呈萎缩态势。由于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成效逐渐显现,高耗能产业超常增长的势头得到遏制,煤炭消费需求增速趋缓,煤炭供应日趋宽松,但优质主焦煤和肥煤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一、今年以来焦、肥煤供不应求的原因分析

  分析焦、肥煤供不应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炼焦煤资源增长缓慢

  今年前8个月,我国煤炭资源整体增长较快,但炼焦煤资源增长缓慢。8月份,煤炭资源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煤炭新增17673万吨,同比增长10.6%,1—8月份,我国煤炭累计资源量(本期生产量+进口量)133268万吨,同比增长12.5%。其中,累计生产130962万吨,同比增加14136万吨,增长12.1%,累计进口2306万吨,比去年同期多进口633万吨,同比增长37.8%;累计完成出口4176万吨,与去年同期少出口煤炭652万吨,减少13.5%。但是炼焦煤资源增长较少,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调度中心统计显示,1-9月份,全国重点煤矿炼焦精煤生产量为9833.54万吨,同比只增长5.58%。(见下表)

  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统计数据显示,1—8月份,山西省生产炼焦煤的主要产地的太原、晋中、吕梁、临汾、运城等地市(非重点煤矿)的煤炭产量平均增长幅度在10%以下,其中太原、运城两地是负增长,临汾与去年持平,只有晋中、吕梁两地增幅较大,但孝柳线运力紧张,制约了煤炭的外运。

  今年以来,主要生产炼焦煤的国家,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炼焦煤产量增长缓慢,出口增幅减缓。据海关统计,1—8月份,我国进口炼焦精煤304万吨,同比减少了44%,出口炼焦煤295万吨,同比减少13.4%,炼焦煤的净进口量同比减少197万吨,降幅达到96%。

  (二)炼焦煤需求增长较快

  2006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态势强劲,导致耗煤产品产量增长幅度加大。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6年1—9月份,我国GDP同比增长10.7%,比上年同期加快0.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生产增速较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2%,比上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重工业增长18.2%;汽车增长24.0%,其中轿车增长41.5%。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3%,比上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1880亿元,增长28.2%,同比加快0.5个百分点。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2902亿元,增长24.3%,同比加快2.1个百分点。2006年1—9,全国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增长20.8%、18.4%和23.7%,焦炭产量20135.81万吨,同比增长16.7%,火力发电量同比增长14.5%,水泥、化肥产量增幅分别是20.7%和12.1%。可以看出,与固定资产投资相关性比较紧密的水泥、钢铁等产品,其产量增长幅度都比较大。

  今年世界经济基本趋势仍然处在上升通道,经济的强劲增长对钢材形成巨大的需求。近期,国际钢联(IISI)统计世界62国/地区粗钢产量,今年1-8月,62个主要产钢国家和地区粗钢产量增长9.4%,预计全年全球粗钢产量将突破12亿吨,比上年增长6%左右。而2005年全球粗钢产量11.294亿吨,同比增长5.9%。2006年9月,全球粗钢产量1.014亿吨,同比增长8.8%;中国以外的61个国家/地区粗钢产量同比增长4.1%。全球钢铁产量的快速增长拉动了炼焦煤的需求。

  (三)铁路运力增长不足以及运输结构的不平衡,加大了炼焦煤市场的紧张

  2006年以来,炼焦煤市场一直在供求较紧的状态下运行,铁路运量增长幅度较小也是一个主要原因。2006年1—9月份以来,除大秦线运力同比增加25%以外,其它运煤线路运力没有明显增加;太原铁路局,南区(原太原、临汾分局)煤炭运量同比只增长了2.1%,其中,侯月线运量同比只增长了1.7%。铁路运力总体偏紧,制约了煤炭供应。铁道部公布的数据显示,1—9月份,全国国铁累计铁路日均装车10.8万车,增长4.1%,其中,煤炭装车4.66万车,增长2.4%;完成货运量18.1亿吨,增长5.9%,其中,煤炭运量8.27亿吨,增长4.4%。

  根据山西省经委统计,1—9月份,山西省铁路运量完成34673.9万吨,同比增长8.27%,其中煤炭运量完成27864.1万吨,同比仅增长6.7%,而其他物资运量完成了6809.8万吨,同比增长15.2%。煤炭运量的增长幅度在白物资运量增长幅度的一半以下。2006年以来,多数煤矿库存明显增加,个别煤炭主产地不得不租用场地存煤,但与此同时,煤炭消费地感觉煤炭供应基本正常,局部地区甚至略有偏紧,主产地煤炭大量积压,同时也不断有钢厂来人、来电催促发煤,可见,铁路煤炭运力增长不足成为阻隔煤矿过剩压力向市场传导的“防火墙”。

  二、2006年四季度及2007年炼焦煤市场走势分析及预测

  (一)煤炭成本将大幅提高,煤炭供给增幅将减缓

  1、煤炭生产成本上升,将支撑煤炭价格企稳攀高

  2007年,煤炭企业的政策性增支因素增多,成本将大幅度增加。国家发改委对煤炭经济运行形势的分析认为,根据国家已经出台或正在酝酿的一些政策,煤炭资源税将由吨煤0.3-0.5元/吨提高到2.50-3.20元/吨,煤炭资源价款平均吨煤6元,资源补偿费征收标准由收入的1%提高到3-6%,安全成本19元/吨;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山西实行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政策(方案),收取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基金;建立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提取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吨煤提取约10元;提取煤矿转产发展基金,吨煤提取约5元,将增加吨煤成本近70元。煤炭成本的大幅上升,必将支撑煤炭价格的上涨。

  2、严峻的煤矿安全形势,将抑制煤炭产量的过快增长

  2006年1-8月,全国21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6起发生在国有重点煤矿,3起发生在其它国有煤矿,合计约占43%,国有煤矿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去年。

  9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安监总局、煤监局、发改委等12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目标是,到2008年,小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力争控制在4以下,小煤矿数量大幅度减少,到2010年力争控制在1万处左右。年生产能力在3万吨及以下的矿井,其中属于煤与瓦斯突出、水害威胁严重的必须在2006年年底前关闭,其他矿井必须在2007年年底前关闭。为了抑制低水平盲目建设,《意见》要求,已批准(核准)规模在3万吨/年及以下的建设项目要立即停止建设,符合规定的可纳入煤炭资源整合范围,在“十一五”期间一律停止审批30万吨/年以下的煤矿新建项目。《意见》还要求,所有纳入资源整合的矿井必须先关闭后整合,煤炭资源整合后的矿井规模,山西、内蒙古、陕西不得低于30万吨/年,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北京、河北、东北及华东地区不得低于15万吨/年,西南和中南地区不得低于9万吨/年。《意见》对新扩建煤矿实行严格监管,表明了国家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煤炭资源整合的决心,同时,将小煤矿数量控制在1万处的目标,不仅对煤矿安全生产有利,而且有助于提高煤矿资源回采率。国家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及产能控制施以政策干预,加大非法煤矿的关闭力度,这将有效遏止煤矿产量。

3、煤炭企业的市场理性正在成为煤炭供应量的重要“控制阀”

  煤炭资源的整合将有效预防煤炭过度增产。2006年、2007年正值各地贯彻落实国家煤炭资源整合政策的高峰期,未确定资源权属、未确定整合方案的小煤矿被大面积停产、整合,将有效抑制小煤矿增产,这是控制煤炭产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目前煤炭过剩压力之下,煤炭企业市场理性有很大增强。在经历了1997年到2001年的煤炭市场疲软之后,多数煤炭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理性已经加强,在过剩压力略有显现的情况下,一些大型煤炭企业主动调减了煤炭生产计划。与此同时,原来被认为煤炭市场不确定因素的小煤矿,其市场理性也有增强,控制过度增产的自觉性也明显提高,主要原因是因为资源权属变更。山西省原来由个体承包的乡镇煤矿,正在将采矿权有偿转让给个人。在承包体制中小煤矿往往疯狂生产,不惜浪费资源,采矿权归个人后,矿主为使其所购得的有限资源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也在想办法提高回采率,而不是一味地追求产量。这些积极的措施为防止煤炭产量过度增长起到了“控制阀”的作用。

  同时,由于前些年炼焦煤企业对上组煤层的超强度开采,已经造成一些矿井低硫煤资源枯竭,开采难度加大,后续资源不足,接替困难。这些煤矿不得已加大下组高硫煤的开采强度,造成低、高硫煤比例失调,优质炼焦煤资源越来越稀缺。炼焦煤的市场选择性下降,客观上也将降低炼焦煤产量的增长速度。

  (二)宏观经济及冶金行业自身快速增长将拉动炼焦煤的需求

  炼焦煤是钢铁企业生铁冶炼的主要原料,它与钢铁行业景气度高度关联。今年四季度到2007年,我国经济将继续平稳快速增长,2006年GDP增长速度将在10%以上,2007年GDP也将保持在9%左右。这将带动固定资产投资、以及钢铁的需求的增长,进而带动钢铁产量的增长以及对煤炭的需求量的继续增长。

  1、随着各大钢厂焦化能力的不断提升,钢厂外采焦炭量减少、对炼焦煤的需求量将大幅增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规模以上炼焦企业生产焦炭23282万吨,其中重点大中型钢铁联合企业的炼焦厂生产8043.3万吨,占34.6%;按冶金企业消耗焦炭总量的80%计算,钢厂焦炭自给率约为44%。2005年国内新建焦炭产能中,57.8%是钢企自建焦炉,2006年建焦炭产能中,42.2%是钢企自建焦炉,2007—2008年拟建焦炭产能中,81.4%是钢企自建焦炉。2006年至2008年全国新建、拟建(或有意向)的焦炭产能将达到6030万吨,其中,联合钢铁企业将新增焦炭产能将达4100万吨,占所有新增产能的68%。(见下表)。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预计,2007年,全国十四家重点钢厂钢产量将达到1.324亿吨,2005年相比增加2600万吨,增幅为24.5%。全年煤炭消耗将达到9400万吨以上(扣除钢厂外购焦炭因素),与去年相比耗煤量将增加近2000万吨,增幅为27%;其中炼焦煤消耗预计达到6100万吨,与去年相比增加1200万吨,增幅为24.5%。

  到九月末全国的钢产量已超过三亿吨,今年钢产量将突破四亿吨,预计达到4.1-4.2亿吨。全年,钢铁行业对煤炭的消耗将也超过3.5亿吨,与去年相比煤炭的消耗增加5500多万吨。预计明年钢产量在今年的基础上增加10%左右,对煤炭的需求量仍将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煤炭消耗将超过四亿吨。

  2、未来主焦煤、肥煤等紧缺资源的争夺会加剧

  由于钢厂焦炭自给率的进一步上升,将加剧钢厂与焦化厂对优质炼焦煤采购的竞争。

  3、高炉的大型化对焦炭热强度要求增强,客观上要求增加主焦煤、肥精煤的配比

  钢厂高炉的大型化,使钢厂冶金焦单耗水平降低,节约了能源,但对焦炭热强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焦炭热强度的提高,对主焦煤、肥煤的入炉比例有了更高要求,对主焦煤、肥煤的数量的依赖程度将增加,同时将减少对高挥发分的气煤和1/3焦煤的用量。

  截止2004年底,我国容积大于1000立方米的炼铁高炉只有81座,其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30%,其中,1000~2000立方米的高炉39座,2000~3000立方米的高炉28座,3000以上的高炉只有6座。2005年,全国新建投产1000立方米以上大型高炉15座,其中2000立方米~3000立方米高炉3座,3000立方米以上高炉3座;新建投产100吨以上大型转炉21座。

  4、钢厂、焦化厂优质炼焦煤库存较低,加大了市场对炼焦煤的心理需求

  据山西焦煤集团统计,截止9月底,山西焦煤集团供应全国炼焦煤的39个重点钢厂和焦化厂的主焦煤、肥煤库存普遍都在合理库存以下,总库存为244万吨,平均可用13天以下,其中华北地区的钢厂、焦化厂的主焦煤、肥煤库存平均只可用9天,甚至有一些钢厂和焦化厂频频“告急”。

  (三)铁路运输的有限增长和运输结构不平衡仍将制约炼焦煤供给

  据悉,2007年,我国铁路运力的增量仍然同2006年一样,除了大秦线以外,其它铁路线的运力没有大的增长,难以对炼焦煤提供更大的运力空间。

  全国炼焦精煤产量为3亿吨/年左右,其中山西省占接近一半(山西省焦炭产量8000万吨/年,消费炼焦精煤约1.1亿吨/年,外销炼焦精煤3000多万吨/年),而主焦煤和肥煤,山西省所占的比例更高,大约占全国的60%以上。山西省的炼焦煤主要依靠石太线、京原线、侯月线等主干线外运,如果这几条线的运力增长不足,山西省的炼焦煤外运量将受到限制。盛产焦、肥煤的吕梁地区主要依赖孝柳线经同蒲线外运,但孝柳线运力十分有限,增量空间很小,孝柳线仍然是山西优质炼焦煤外运的瓶颈。

  三、2006—2007年炼焦煤市场预测

  2006年四季度到2007年,炼焦煤市场将呈现平衡中趋向偏紧的态势,不排除向进一步紧张的趋势发展。炼焦煤产量的小幅增长以及优质煤炭资源的不足,决定了优质炼焦煤的供给量并不充分,高硫煤资源将成为钢厂不可排除的选择;铁路运力的有限增长以及运输结构的矛盾,将影响炼焦煤的有效供给;钢厂、焦化厂的产能扩展以及钢厂大高炉比例的上升,决定了优质炼焦煤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报告在线

【发表评论】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

相关信息
  ·2006—2007年炼焦煤市场分析及预测 (2006-11-15)
  ·影响我国石化行业成本四大因素 (2006-11-14)
  ·我国煤炭价格继续保持回升 (2006-11-14)
  ·发改委官员称将继续提高国内天然气价格 (2006-11-10)
  ·煤化工行业深度分析 (2006-11-9)
  ·三大动因助推石油和化工业并购热潮 (2006-11-9)
  ·中英化学会签订合作协议 (2006-10-30)
  ·我国种粮补贴信息统计制度将逐步建立 (2006-10-30)
  ·四部门联合发布《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 (2006-10-27)
  ·我国如期开放化肥批发和零售权 (2006-10-27)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栏目导航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B2B
2004-2009©版权所有:农资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