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后,厂商之间是否还会一如既往的密切合作?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格局是否会改变?厂家会不会直接跳过商家减少中间环节,谋取更多利益?商家到底会用什么优势保持与合作社或者种田大户之间的业务联系?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面前,一切都是猜想。
厂家声音:贵州瓮福(集团)销售公司副总经理王芳不假思索地告诉记者,“我们已经开始关注合作社群体,并且收集相关资料,毕竟这是大势所趋。在这种形势下,我们一直会和经销商一路走下去,相互合作,并肩作战。如果合作社有所需求,我们不排除合作的可能,但这必须要通过经销商环节才能进行。任何厂家都希望减少中间环节,但没有经销商就不便于区域管理。共同争取客户,这是我们当前的任务。如果说个别客户排斥经销商主动找到我们,我们同样会将力量转移到经销商身上,让经销商分流给客户,但不会再转给其他小经销商,给予最优惠的价格和最细致售后服务”。在采访中,王芳一直强调厂商合作的重要性,近时期内,厂商合作依然是主流。
商家声音:江西惠多利总经理黄祥青很早就关注合作社和土地集约化进程,在以往的客户中只有网点经销商,这是他必做的课题,但现在的形势发生了转变,大的合作社已经成为他客户的一部分,因为在他们中间,一个合作社就等于两三个网点经销商的力量。但他强调,做好合作社的生意必须要与售后服务、农化服务紧密相连,将测土配方、科技指导要放在首位,这是摆在价格之后的重要工作。抓住这些优势,厂家才能与商家继续顺利合作,同时要与商家积极争取更有利的资源。当提及厂家直接找到合作社的问题时,黄经理表示,在江西省内确实存在此现象,但这种情况非常少,只有江西省内和周边的小厂家才会如此,大厂家受到人力、物力等条件的限制,基本达不到这样的能力,近些年厂商合作的格局不会改变。但是厂家已经意识到合作社的存在,这无疑又给商家敲响了警钟。
媒体声音:《新农业》杂志社社长赛树齐早年与丰禾农资公司共同举办过合作社联谊会,为推动辽宁专业合作社发展进程做出了贡献,可以称得上资深专家。在采访中,他给记者提出了新思路:合作社产前、产中、产后相互协调,对技术要求日益提高,传统的农资经销商完全涉及农业的不多,这对经销商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合作社不同于私人耕地,人多力量大,很难协调,聪明的经销商就应该走进合作社,贴近合作社,变成合作社一员,不只是提供产品,同时还要提供服务。其次,专业合作社的专业程度需要专业肥料的支持,有机无机复混肥又是一个大课题,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配肥环节又增加了。如此发展,以后的配肥车间很有可能就出现在专业合作社中间。这不是一般经销商可以达到的。
只有土地集约化、规模化才能实现机械化、现代化。主流观点认为,当前厂商联营的模式不会改变,商家拥有巨大的优势占据市场,“精、准、细”的特点能够解决基层经销商和农民的需求,而厂家则需借助商家的链条得以释放产品,毕竟“强龙压不住地头蛇”。但部分厂家的举动已经让商家感到危机四伏,特别是某些基层经销商被“削藩”之后的疼痛,不得不让他们提升自己存在的必要性,在销售和价格战的同时,服务之仗已经打响,与时俱进的经销商开始恶补农业服务常识。但谁又能保证,若干年后,他们还能否存在?这一切都将由市场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