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国内化肥市场实现了供需总量基本平衡,但也存在结构不合理、价格形成机制与经营体制不适应等问题,必须采取综合配套措施促进化肥业稳定健康发展,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会议研究部署了保障化肥生产供应、促进化肥行业改革和发展的6项政策措施。
这6项政策措施的出台,为化肥企业的减压和“三农”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希望。春节前,笔者走访了安徽省安庆市部分农民、化肥生产企业及经销商,听一听他们对近期化肥市场的看法。
农民:随用随买,冬储积极性不高
安庆市是农业大市,耕地面积385万亩,每年化肥用量约16万吨。去年政府相继出台多项惠农政策,其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这一措施增加了农民种粮收益,刺激了化肥消费。
在棉花、油菜和蔬菜种植基地的海口镇河口村,62岁的村民吴福华说,他家有4亩地用来种植棉花和油菜、1亩地用来种植水稻,2008年在化肥上的总投入大约1700元,2008年他购买的50公斤袋装氯化钾价格为225元,而2007年的价格为102元,上涨了一倍多。
尽管2008年种子和化肥等生产资料价格较高,1月份氮肥、钾肥、磷肥和复合肥的价格分别比2007年同期上涨20%、60%、80%左右,但2008年籽棉收购价格为6元/公斤、油菜子收购价格为5元/公斤,一亩棉花的毛利在1500多元,一亩油菜的毛利在900元左右,也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而今年籽棉的收购价格为4元/公斤,油菜子收购价预计为2.4元/公斤,收购价格大幅度下降,将导致他们种粮积极性不高,减少投入,直接影响到化肥的购买力。
现在正值油菜田追肥时节,由于农产品(000061行情,爱股)收购价格下降幅度较大,而化肥价格下降不多,许多村民今年减少追肥,有的索性不追肥。吴福华说,以前他家在头年底和第二年初都要购买种植一季作物的化肥,约占全年化肥总用量的60%。而去年化肥价格太高,年底农民们都不愿冬储,主要是担心价格下降造成损失,现在是用多少买多少,尽管不方便,总比买回来贬值好。
经销商:谨慎操作,轻易不会进货
自从去年8月份以来化肥市场一路下滑,有的大商家由于积货太多已经损失相当大。相比去年8月份,目前有的化肥每吨价格已经降了差不多一半。经销商普遍持币观望,等待行情明朗。经销商大都表示,肯定会拿货,但只是由于价格还没有到达稳定区间,所以还不敢出手。
安庆市海口镇农业站中心店是镇上比较大的一家化肥零售商。这家店的负责人刘月霞说,去年该店共购进300吨化肥,销售出250吨左右,现在还在处理去年的存货,目前不会进货。去年7月份她购进磷酸二铵的价格为4120元/吨,每吨赚80元,当时50公斤一袋,零售价格为210元,而现在的零售价格为190元,亏本在卖。
生产企业:苦练内功,降低生产成本
2008年上半年,煤炭价格飞涨,给许多以煤为原料的化肥企业造成很大的压力。比如一家以生产碳酸氢铵为主的企业,由于吨产品的成本已接近销售价格,企业受到了成本和限价的双重压力,再加上限电影响,生产不能实现满负荷,企业的困难更大了。
安庆石化华成复合肥厂相关人员认为,国务院制定的保障化肥生产供应、促进化肥行业改革和发展的6项政策措施,将使除钾肥以外的其他化肥价格放开,企业如果只重自身利益而不顾消费者利益,最终会被市场淘汰。而对于那些利用肥价放开之际积极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在节能降耗、产品结构调整、诚实守信上下工夫的企业来说,其发展之路会越走越宽。
华成复合肥厂相关人员说,今年,他们将继续扎实推进精细管理,抓好大宗物资采购工作,特别是抓好供应商选择、询比价管理、市场准入等关键环节,努力节约采购成本,节约费用支出。他们将增加产品品种,确保复合肥品种、规格齐全,优化产品配置,扩大产销总量。